□文|李玉萍 求偉
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力軍,是實施國防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軍民融合對進一步強化大學生國防教育拓展了渠道,完善了措施。
國防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別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應在國防教育中占據更為重要的位置。2019年軍委國防動員部1號文件的出臺,更加說明了這一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新時代軍事理論課建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以“四個服務”為指引, 適應新形勢下中國夢強軍夢的總體建設目標, 將軍事理論課作為國防教育的主陣地建設, 為培養(yǎng)高素質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保衛(wèi)者服務。
制定切合實際的軍事訓練計劃。要根據各高校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軍事訓練計劃,并嚴格實施以確保軍事訓練的效果。1994年國家頒布《高等學校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 要求將軍事理論課納入教學大綱, 并制定培養(yǎng)方案。2001年4月28日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其中,對實施國防教育的主體、對象、實施方式等進行了規(guī)定。經過20多年發(fā)展, 軍事理論課不管是從形式還是內容方面都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 在大學生國防教育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軍委國防動員部2019年1號文件的出臺,進一步為各高校制定切實可行的軍事訓練計劃提供了很好地依據。
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fā)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軍民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任務,軍地人才雙向培養(yǎng)交流使用、社會服務和軍事后勤統(tǒng)籌發(fā)展、國防動員現(xiàn)代化建設、新興領域軍民深度融合。因此,要把大學生國防教育納入軍民融合中,有效發(fā)揮軍隊、軍校的積極作用,破解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難題。
挑選高素質的軍事教師。要在高校里挑選一批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具有良好的軍事實踐能力的教師,從而滿足高校國防教育的需要。教師如果沒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是不可能完成基本的授課任務, 更談不上講成精品課堂。同時, 軍事理論課教師還應有良好的軍事實踐能力, 有計劃有目的的到軍事基地軍事單位參觀學習和交流實踐, 以豐富自己的軍事實踐能力, 進而滿足軍事理論課教學需要。
利用好部隊轉業(yè)的優(yōu)秀干部和士兵。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部隊轉業(yè)的優(yōu)秀干部和士兵。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很多高校的師資短缺現(xiàn)象或多或少存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高??梢詮漠斈瓴筷牭耐艘鄹刹亢褪勘羞x取一些優(yōu)秀的人充實到高校的教師隊伍中來。這些退役軍人大多數政治品質合格,軍事素質過硬,作風優(yōu)良,可以充實高校國防教育師資力量,也是國防教育的新鮮血液。有了過硬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校的國防教育效果會大大增強。同時客觀上也解決了退役軍人的就業(yè)問題,給地方政府安置就業(yè)減輕了負擔。當然,這一點高校還可以進一步與地方相關軍轉部門協(xié)調溝通,爭取政策上的支持。
加強與當地駐軍的聯(lián)系。利用高校的駐地優(yōu)勢,積極開展跟當地駐軍部隊的聯(lián)系,特別是駐地軍校的聯(lián)系。駐地部隊和駐地軍校有著豐富的軍事教育資源,高??梢愿v地部隊簽訂教學合作協(xié)議,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這樣就可以確保高校國防教育師資充足。特別是一些軍校的軍事理論課和軍事基礎課教員,他們具備尚武精神,有著豐富的軍事教學經驗,可以擔負高校軍事理論課的教學任務。還可以利用軍營開放日,組織大學生進軍營參觀學習,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國防觀念和意識。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xù)大力推進高校軍事理論課程建設。在原有的軍事課程基礎上,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有關規(guī)定,認真落實教學時間、學分設置、教師安排、考試、考評檢查等教學活動過程,不斷完善軍事課程的教學管理模式。要不斷豐富充實和動態(tài)調整教學內容。在保持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相對穩(wěn)定性基礎上, 根據新軍事變革的形勢和強軍行軍的要求, 重點豐富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成就及現(xiàn)代化建設任務等內容, 特別是新時代國家軍事斗爭新思維新戰(zhàn)略新舉措, 圍繞國內外重大國家安全事件、國際熱點軍事斗爭問題及重要學術研究理論和成果, 豐富和擴充相應的知識內容, 采取案例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式, 也可探索嘗試“慕課”等依靠網絡技術的新教學手段, 使教與學“活”起來, 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另外,高校還應當加強對軍事課程的制度建設,從高校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出發(f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保障教學時間、培養(yǎng)軍事教師、健全軍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實現(xiàn)高校國防教育的規(guī)范化。
以實踐教育和軍事訓練為依托, 切實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和綜合素養(yǎng)。要全面落實并不斷提高大學生軍事訓練的質量和水平,就必須以實踐教育和軍事訓練為抓手,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綜合素養(yǎng)。軍事訓練是對高校學生開展國防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是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國家安全觀念、提高軍事技能的基本途徑。因此, 要切實加強對軍事訓練工作的組織領導, 與軍事理論課教學一樣納入大學生的必修課, 真正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有力、計劃科學周密、訓練方法得當、學生終身受益。在加強軍事訓練的過程中, 堅持訓練和育人相統(tǒng)一, 使軍事訓練成為培育新時代接班人綜合素養(yǎng)的大課堂。在開展軍事訓練的同時,還必須大力開展實踐教育,通過軍訓、走進軍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多種實踐教育方式,使大學生親身體驗到國防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進一步增強國防意識和國防觀念。
因地制宜,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國防教育效果。要想加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不能僅限于通過軍訓和軍事理論課的學習,還應當因地制宜,結合高校自身的發(fā)展狀況,采取多種途徑,開展大學生國防觀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設置國防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類型,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國防教育課程,在具有一定軍事氛圍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軍事知識,培養(yǎng)自身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培養(yǎng)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提高自身的組織紀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專業(yè)課程中的軍事國防知識,尋找其他專業(yè)課與國防軍事課程之間的結合點,潛移默化地將國防觀念滲透在大學生的思想中。又如發(fā)揮高校中團組織、學生組織的巨大作用,開展國防主題教育活動,也可以可開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報告會、軍事社團等活動,充分引起大學生對國防軍事知識的興趣,滿足不同大學生的需要;或者可組織大學生參觀國防教育基地、革命紀念館、紅色旅游景點等,鼓勵大學生參與到普及國防觀念教育的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