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波,蔡勇,黃旅輝,梁暉暉,梁煥
(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yī)院 CT科,廣東 茂名 525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臨床早期診斷冠狀動脈病變,早期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促進作用[1]。冠狀動脈造影是臨床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慕饦藴剩錂z查為有創(chuàng)檢查且費用昂貴,難以在臨床推廣應用。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是一種無創(chuàng)冠狀動脈檢查方式[2]。隨著CCTA 的出現(xiàn),對臨床診斷心血管疾病起到重要作用。320 排動態(tài)容積CT 相對于64 排螺旋CT 擁有更高的分辨率,具備獨特優(yōu)越性,但在國內(nèi)外研究相對較少[3]。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320 排CT 檢查,觀察冠狀動脈狹窄與左心室功能的關(guān)系,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至2018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104 例冠狀動脈單支病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jīng)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標準:①冠狀動脈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CT 心功能檢查符合冠狀動脈病變診斷標準[4];②無心臟起搏器置入及心臟搭橋手術(shù)史;③自愿進行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單支以上病變;②患有高血壓、糖尿病;③造影劑過敏;④同時參與其他研究。104 例患者中男61 例,女43 例;年齡42~76 歲,平均(58.1±4.4)歲。所有患者根據(jù)Gensini 積分分為<10 分組、10~29 分組、30~60 分組以及>60分組。<10 分組34 例,男20 例,女14 例;年齡42~75 歲,平均(57.2±4.1)歲。10~29 分組 29 例,男16 例,女13 例;年齡44~74 歲,平均(57.5±4.6) 歲。30~60 分組 25 例,男 14 例,女 11 例;年齡 42~76 歲,平均 (58.3±4.6) 歲。>60 分組16 例,男 11 例,女 5 例;年齡 43~76 歲,平均(58.2±4.5)歲。另納入同期來本院體檢的健康人3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0~78 歲,平均(57.8±4.5)歲。五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10,F=0.29,P>0.05)。
1.2.1 檢查儀器 日本東芝生產(chǎn)的Aquilion ONE 320 排動態(tài)容積CT 掃描儀。
1.2.2 檢查方法 詳細詢問患者病史,排除禁忌證,測量研究對象身高、體重、心率等。患者檢查前30 min 舌下含服倍他樂克。采用回顧性心電門控方式對患者進行掃描,參數(shù)設(shè)置:電壓120 kV,電流 350~580 mA,準直 320×0.5 mm,選擇Volume 掃描模式,旋轉(zhuǎn)速度0.35 s。雙筒高壓注射器向研究對象肘靜脈進行碘海醇注入,注入量約 60~80 ml,注射速率 6 ml/s,進行增強掃描。
1.2.3 圖像處理方法 以5% R-R 間期為重建間隔重建容積數(shù)據(jù),層厚、層間距均為0.5 mm,心動周期5%~95% 時間隔,組建20 組冠狀動脈圖像。將所得圖像輸入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曲面重組(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以及容積再現(xiàn)(volume rendering,VR),選取有鈣化或斑塊的冠狀動脈進行重建,分析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心功能數(shù)據(jù):將所得20 個周期的圖像輸入工作站中,重建心臟3D 圖像,系統(tǒng)自動勾畫,對軟件勾畫的心室壁輪廓進行修改,修改完畢后輸入患者身高、體重等,自動計算出心功能數(shù)據(jù)。
觀察五組對象左心功能水平,分析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左心功能指標的關(guān)系。根據(jù)Gensini 積分評估標準[5]:冠狀動脈狹窄<25%為1 分;25%≤冠狀動脈狹窄<50%為2 分;50%≤冠狀動脈狹窄<75%為3 分;75%≤冠狀動脈狹窄<100%為4 分;冠狀動脈狹窄100%為5 分。左主干狹窄<25%為2 分;25%≤左主干狹窄<50%為4 分;50%≤左主干狹窄<75%為6 分;75%≤左主干狹窄<100%為8 分;左主干狹窄100%為10 分。最終積分為各分支積分之和,若1 支血管上有多處狹窄,則計算最狹窄處積分。左心功能指標觀察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心肌質(zhì)量(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LVMM)、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eft ventricle end systolic volume, LVESV)、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eft ventricle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每搏排出量(stroke volume, SV)以及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水平。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F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guān)性分析計算相關(guān)性。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五組研究對象LVESV、LVEDV、SV 以及CO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60 分組LVEF 水平低于 30~60 分組,30~60 分組低于 10~29 分組,10~29 分組低于<10 分組和對照組,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0 分組 LVMM 水平高于 30~60 分組,30~60 分組高于 10~29 分組,10~29 分組高于<10 分組和對照組,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LVEF 與Gensini 積分呈負相關(guān),隨著Gensini積分的增加,心功能逐漸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LVMM 與 Gensini 積分呈正相關(guān),隨著Gensini 積分增加,LVMM 水平升高。不同冠狀動脈狹窄患者與對照組CT 檢查詳細結(jié)果對比,見圖 1~4。
表1 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
表1 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
注:1)與對照組比較,P <0.05;2)與<10 分組比較,P <0.05;3)與 10~29 分組比較,P <0.05;4)與 30~60 分組比較,P <0.05。
組別對照組<10分組10~29分組30~60分組>60分組F值P值CO/ml 70.78±13.45 71.37±13.26 71.48±13.43 73.26±10.68 69.94±12.83 0.20 0.938例數(shù)30 34 29 25 16 LVEF/%71.55±3.68 69.16±3.43 62.28±3.251)2)54.29±2.741)2)3)40.32±2.041)2)3)4)329.70 0.000 LVMM/g 4.66±0.98 4.68±1.16 5.02±1.021)2)5.24±1.081)2)3)5.46±1.131)2)3)4)2.48 0.047 LVESV/ml 27.86±6.09 28.23±8.14 29.39±8.21 30.52±8.25 31.03±8.68 0.75 0.560 LVEDV/ml 95.94±18.67 98.62±18.45 99.47±18.24 103.86±17.62 104.25±18.31 0.92 0.457 SV/ml 114.26±19.42 114.53±17.09 116.47±18.25 118.25±16.82 118.41±16.98 0.31 0.873
圖1 冠狀動脈輕度狹窄患者心功能
圖2 冠狀動脈中度狹窄患者心功能
圖3 冠狀動脈重度狹窄患者心功能
圖4 對照組正常冠狀動脈圖像及心功能
冠狀動脈病變是引起心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數(shù)研究認為[6-7],冠狀動脈病變與心室形態(tài)的改變具有密切關(guān)系。CT 是臨床檢查心臟疾病所運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心臟CT 在國內(nèi)應用廣泛,也是無創(chuàng)篩查冠心病的首選方式,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特異度。CCTA 以創(chuàng)傷小、風險低、費用低等優(yōu)勢受到廣發(fā)患者的喜愛,且低輻射劑量使患者耐受程度更佳[8]。
64 排或雙源CT 在進行掃描時,覆蓋面不足,因此只能進行螺旋方式彌補掃描面積,由心底到心尖整個掃描過程約5~8 個R-R 周期,因此64排螺旋CT 或雙源CT 掃描心臟時存在偽影,輻射劑量也相對較大[9-10]。近年來320 排動態(tài)容積CT的出現(xiàn)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重點。320 排動態(tài)容積CT的探測器寬度達到16 cm,一圈掃描即可覆蓋人體大部分器官,冠狀動脈成像掃描范圍增加至16 cm,一個心動周期內(nèi)即可完成整個心臟的掃描,明顯縮短掃描時間,完全消除了移動偽影和錯層偽影對圖像的影響,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11-13]。雖然320 排動態(tài)容積CT 掃描心臟效果較好,但在全國醫(yī)院中尚未普及,國內(nèi)外研究較少[14]。因此為進一步確定320 排動態(tài)容積CT 對心臟及心血管的掃描價值,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進行320 排CT 掃描,觀察不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患者與左心室形態(tài)和功能的關(guān)系。結(jié)果顯示,>60 分組LVEF 水平低于30~60分組,30~60 分組低于 10~29 分組,10~29 分組低于<10 分組和對照組;>60 分組LVMM 水平高于30~60 分組,30~60 分組高于 10~29 分組,10~29 分組高于<10 分組和對照組,可見LVEF 和LVMM與狹窄程度有密切關(guān)系。在分析LVEF 和LVMM與左心室形態(tài)功能的關(guān)系時發(fā)現(xiàn),LVEF 水平隨Gensini 積分的增加而降低,LVMM 隨Gensini 積分的增加而升高。結(jié)果提示隨著冠狀動脈Gensini 積分增加,左心室LVEF 水平降低,LVMM 水平升高,左心室心肌代償性增厚,左心室功能發(fā)生改變,導致冠心病病情加重[15]。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狹窄可引起患者心臟功能降低,導致冠狀動脈狹窄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320 排CT 檢查方便,結(jié)果可靠,可有效評估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和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