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梅 國偉(貴州醫(yī)科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25)
Orienteering(定向運動)一詞起源于瑞典語Orienteering。是指參與者利用地圖和指北針,自由選擇行進路線,并按組織者預先設定的的路線依次到訪地圖上的檢查點,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目標任務,以用時最少者或積分最多者為勝的一項體力與智力并重的智能型體育運動。全國學生定向錦標賽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大型定向賽事,每年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專科、中學的定向運動員參加。而比賽中路線選擇是一個復雜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對運動員體能、技能多方面的綜合測評,要求運動員在高速奔跑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去選擇合理的行進路線。
以貴州醫(yī)科大學定向隊隊員參加2017年全國學生定向錦標賽高校專業(yè)組長距離比賽時選擇的路線為研究對象,對運動員比賽過程中各賽段的路線選擇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旨在能為我校定向隊的隊員在進行訓練和選拔時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貴州醫(yī)科大學定向隊參加2017年全國學生定向錦標賽的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選擇的路線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維普、國家哲學科學文獻中心等電子期刊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通過貴州醫(yī)科大學圖書館、貴州省數字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資料。
(2)訪談法。
通過對貴州醫(yī)科大學定向隊教練以及參加2017年全國學生定向錦標賽長距離賽的運動員進行訪談,并將此次訪談所得的數據作為撰寫文章的部分依據。
(3)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整理、歸納和對比。利用OCAD制圖軟件將收集的路線繪制在地圖上。
定向地圖是規(guī)范化、細致化的地圖,與普通地形圖存在一定的區(qū)別,為了參賽者更好地選擇路線和奔跑,用不同的符號來代替實地中的地物、建筑、水系以及植被等,并有特定的圖例說明、顏色信息、指北符號和磁北方向線。比賽場地在廣東省新豐縣櫻花峪景區(qū),屬于野外場地,地圖地形相對復雜,爬高量非常大;地圖底色多為白色、綠色、棕色、黑色相結合,圖上小路較多,可視性高、可通行性和可跑性好。
高校專業(yè)組男子長距離比賽地圖直線距離6.0km,地圖比例尺1:10000,等高距5m,爬高量420m,檢查點21個。高校專業(yè)女子組長距離比賽直線距離5.5km,地圖比例尺1:10000,等高距5m,爬高量400m,檢查點19個。男、女子長距離地圖的底圖由綠色、黃色、白色、黑色、藍色等顏色相結合,地形地貌也比較復雜,爬坡量大,大路、小路交錯形成,增加了路線選擇的難度。
由圖1可知,男子的1號點是長點,直線距離1230m,運動員選擇行進路線時要更加仔細,注意地圖上的信息,學會簡化地圖并結合實地,而兩位運動員的路線大致相同。5號去6號這個長點時,兩位運動員選擇的路線存在一定的差別,馬某某利用重復路段,減少了看圖時間;任某某則重新選擇一條路線先上山后再沿原路返回。9號點到10號點,任某某選擇跑大路,目標很明確,奔跑速度快。馬某某選擇先上后下,路線看起來很近,但等高線很密爬坡量大,速度并不快。去13號點兩名運動員都很清楚必須先繞過一個山頭,但馬某某在奔跑過程中因看圖失誤,跑到了18號點的山頭上,到達該檢查點上對代碼才發(fā)現錯了,再從18號點去13號點。故長距離比賽中運動員選擇行進路線時,在確定好前進方向的前提下,認真分析地圖,仔細觀察實地的地形,并充分利用好地圖和指北針,把握好行進方向。
圖1 男子長距離比賽路線
圖2 女子長距離比賽路線
女子組的第一個點也是長點,直線距離1230m。由圖2可知,去1號點顧某某選擇跑大路,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在選擇好路線并找到參照物時能快速跑起來。龍某選擇山上小路,但等高線密集,雜草叢生,即使可以通過亦會影響奔跑速度。4號點去5號點,龍某選擇利用重復路段,減少看圖時間,并調整自己的節(jié)奏和規(guī)劃后面的路線。顧某某重新選擇路線,由于沒標定好地圖,繞進了深山里,最后利用高點攻擊法爬上另一座山頂,才找到目標點的方向,重新標定后再出發(fā)。去11號點龍某因為選錯參照照,跑錯了山頭,發(fā)現錯誤后返回上一個點重新定位,才順利打了點。顧某某在選擇好路線,目標明確的情況下快速打點。12號點到19號點全是白林,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較近,要求運動員準確把握距離快速奔跑起來,還要敢于穿越。
(1)仔細讀圖綜合考慮。
讀圖是簡化并提取地圖信息的過程,是比賽中的一項重要技能,當運動員拿到地圖的瞬間要掃視整張地圖,結合圖上已有的信息在大腦中形成對實地地形的整體認識。如果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就能快速從地圖上提取出大量與比賽路線相關的信息。此外,把握好看圖、讀圖的時機非常重要。比賽中并非任何時候都適合讀圖,路況不好的路段讀圖不僅不會節(jié)省時間,還有可能會造成運動員受傷。例如,運動員在下陡坡和和在凹凸不平的路面奔跑時,盡量避免讀圖,以免受傷。
(2)合理把握時間和分配體能。
長距離比賽路線長、用時久,整個比賽過程中運動員要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體能并把握好比賽時間。比賽中運動員近點和打卡,遇到地面起伏跌宕和低矮難通行的植被時會放慢速度,長點、終點以及點與點之間的某些路段需要加速,整個過程相當于循環(huán)往復的變速跑,體能消耗極快,故比賽時要求運動員合理分配體能的同時又要把握好時間。
(1)長路段1運動員路線用時的對比分析。
表1 長距離男子、女子長路段1用時情況
長距離賽男子、女子1號點均是長路段,由圖1和表1可知,馬某某選擇先走大路再上山,任某某則先走大路,經過一段積耕路再上山,但兩名男運動員到達1號點時間相差1分24秒,賽后與兩名運動員交流,獲知任某某的體能比馬某某的好。故路線選擇相同時,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較高。
圖2和表1可知,顧某某選擇大路比龍某快了4分02秒,龍某選先走大路后走小路,上山爬坡量大且植被不易通行;顧某某則選擇大路,爬坡量不大,運動員能快速奔跑起來。所以,長距離比賽中長點的路線選擇十分重要。但進行行進路線的選擇時也根據個人的情況并選擇適合自己的奔跑路線。
(2)短路段1運動員路線用時的對比分析。
表2 長距離男子、女子短路段1用時情況
根據圖1中路線的選擇可知,馬某某打完點后沿著小路先上山后下山,爬坡量較大,下山路段坡度較陡,還有土坎,無法奔跑。而任某某選擇打完點后沿著山腳的路跑,發(fā)揮了自己的體能優(yōu)勢。表2顯示,兩位運動員的時間相差2分30秒,說明運動員進行路線選擇時要綜合考慮。運動員在路線選擇相近時,運動員要充分發(fā)揮體能優(yōu)勢,才能縮小時間差距。短點攻擊時要做到快速準確,運動員既要有地形地貌的判斷、點位的確定、出點方向以及直線穿越等能力,還需要足夠的體能作支撐。
(3)長路段2運動員路線用時的對比分析。
表3 長距離男子、女子長路段2用時情況
結合圖1與表3可知,5號點去6號點時,兩名運動員所選路線存在差別,所用時間也不同。馬某某利用重復路段,沿原路返回,減少了看圖時間。任某某選擇另一條路線,需要重新選擇參照物和攻擊點,上山后沿原路返回所用時間稍長。
從圖2和表3中可看出,4去5號點龍某利用重復路段,減少了看圖和選擇參照物的時間;顧某某重新選擇路線,由于沒標定好地圖,丟失了自己的位置造成很大的失誤,用時也最長。比賽中,長路段時需要運動員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確定站立點和行進方向,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理、有效的行進路線,同時要明白在不同的地形、地貌、植被等區(qū)域中,做到圖與實地相結合。
(4)短路段2運動員路線用時的對比分析。
表4 長距離男子、女子短路段2用時情況
短路段的路線選擇考驗的是運動員的直線穿越能力。圖1中去16號點,兩位運動員所選擇的參照物均為小路和山脊,到了山脊之后任某某繼續(xù)沿著等高線;馬某某想利用偏離法去16號點,由于沒有把握好方向,到達17號點,發(fā)現錯誤之后才重新標定位置和行進方向去16號點,比任某某多用55秒鐘。去16號檢查點時,龍某以對面的山為參照物,先下到山谷中,再上沿小路前行;顧某某選擇下到路上,沿小路饒了一個圈再上山。由圖2可知,15和16號點幾乎處于一條直線上,下到谷底沿小路上山路線較好,耗時最短。
(5)連續(xù)短點運動員路線用時的對比分析。
表5 長距離男子、女子連續(xù)短點用時情況
連續(xù)短點是考驗運動員的直線穿越、進出點反應、點位方向的判斷以及快速讀圖、進行選擇路線的能力。結合圖1、圖2及表5可知,男子組兩位運動員的路線選擇存在一定的差別,馬某某16號時出現了失誤,但體能得到發(fā)揮用時并不長;任某某未出現失誤;但對地貌和小地形不熟悉,跑速不快。女子組顧某某選擇路線時出現了小失誤,好在反應及時沒有浪費太多時間。連續(xù)短點中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很近,地形比較復雜,這就需要運動員在奔跑時提取所需信息并判斷下一個點的出點方向并確定點的具體位置。
(6)最后幾個點運動員路線選擇與用時的對比分析。
表6 長距離男子、女子最后幾個點用時情況
在比賽中,接近終點的最后幾個點相對簡單。結合圖1、圖2路線選擇以及表5和表6的時間來看,運動員選擇的路線基本是相同的,時間相并不大。在運動員的體能基本消耗殆盡的時候,就看誰意志力比較堅定,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快速讀圖、進行路線選擇。
在地形地貌較復雜、地勢起伏跌宕的區(qū)域,把握好看圖時機,合理把握時間和分配體能。在長點路段,運動員在選擇進行路線時,提取地圖中相關信息、參照物的選取等都存在區(qū)別。比賽中運動員進行路線的選擇時,認真地分析地圖,仔細地觀察實地的地形并充分利用好指北針、地圖和地形地物。跑圖過程中迷失站立點應快速找到明顯的參照物,重新標定地圖和選擇前進路線。偏離法對運動員技術要求較高,需在確定好前進方向以及對點位間距離的準確把控下使用。運動員需要選擇適合自身技術特點的路線,路線選擇既要安全、又要能快速到達檢查點,如果行不通須盡快選擇第二條路線,并且明確自己的站立點,根據站立位置確定行進方位和選擇進行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