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時,也嚇了一跳,因為她留下來的記錄非常簡單,簡單到有一點不容易揣測。譬如說,她把一個字拆開,拆開以后有一個元素,大概是中國書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個點。
衛(wèi)夫人把字拆開,帶領(lǐng)王羲之進入視覺的“審美”,只教他寫這個“點”。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筆沾墨以后接觸紙面所留下的痕跡,順便還注解了四個字:“高峰墜石”。
她要這個學習書法的小孩去感覺—下,感覺懸崖上有塊石頭墜落下來,那個“點”,正是一塊從高處墜落的石頭的力量。
衛(wèi)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書法而已。
衛(wèi)夫人可能真的帶這個孩子到山上,讓他感覺石頭,并從山峰上讓一塊石頭墜落下去,甚至丟一塊石頭要王羲之去接。這時“高峰墜石”的功課,就變得非常有趣。
不知道王羲之長大以后寫字時的那個“點”,是不是跟衛(wèi)夫人的教育有關(guān)。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許多人都說里面“之”字的點,每個都不一樣。
如果童年時有位老師把我們從課堂里“救”出去,帶到山上去玩,讓我們丟石頭,感覺石頭的形狀、重量、體積、速度,我們大概也會蠻開心的。感覺到了“石頭”之后,接著老師才需要從中指出對于物體的認知,關(guān)于重量、體積、速度等物理學上的知識。這些知識有一天——也許很久以后,才會變成這個孩子長大后在書法上對一個“點”的領(lǐng)悟吧!
(節(jié)選自蔣勛《王羲之的三堂書法課》,題目為編者加)
感悟
一個簡單的“點”,既是書法,更含人生哲理。書法的美,一直是與生命相通的。其實,任何知識,任何學問,都是需要融會貫通的,由知識、學問,到生命、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