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摘 要:語文教師最核心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就是解讀教材的能力。從教學準備的角度來說,認真深入地解讀文本是備課的根本任務,也是教師的神圣職責;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正確地解讀文本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教學思路的形成都是從文本解讀開始的,學生知識的增長、素養(yǎng)的提升都是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正確地解讀文本完成的。
關(guān)鍵詞:解讀教材; 單元主題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68-0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痹谶@背景下,教師如何能夠正確地解讀文本,進而合理地處理文本,為成功的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呢?下面結(jié)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膚淺的認識。
一、亂花漸欲迷人眼——憑借慧眼識線索
文章往往都有線索?,F(xiàn)在的教材一般按照主題單元的形式來編排,解讀文本時,教師首先要知道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而自己需要解讀的這篇課文在這個單元中承擔著怎樣的使命。然后了解課文圍繞主題寫了哪些事情,涉及到哪些人。特別是有些課文不只有一個線索,這就需要我們在解讀時要細心留意,憑借慧眼識線索。
例如《槐鄉(xiāng)五月》(蘇教國標版第七冊第22課)是一篇文馨質(zhì)美的散文,作者以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不但向我們描繪了開得漫山遍野的槐花、沉浸在香海中的槐鄉(xiāng),同時也表達了對淳樸的槐鄉(xiāng)孩子的喜愛,細讀課文后我發(fā)現(xiàn)課文有兩條線索。
我不但能“文中賞景”,還可以“句里尋香”。根據(jù)文本解讀后的這兩條線索,我形成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賞景-尋香-入境-會情”的教學思路,并在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咬文嚼字悟深意——觸摸語言的溫度
如果說解讀文本時發(fā)現(xiàn)文章的線索是大處著眼,那么咬文嚼字則是小處入手了?!罢Z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詞語是語言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解讀文本的時候,需要細讀到這個最小的意義單位。課文中的語言一定有可圈可點之處,課文中值得推敲品味的詞語不但是解讀文本的出彩點,更是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知識生成點。解讀文本的時候應該留心課文中的新詞、成語,留心前后重復出現(xiàn),或者互相聯(lián)系的詞語,往往這些詞語要么是伏筆、要么能深化文章的主題。
以《愛如茉莉》為例,我是這樣解讀字詞的?!稅廴畿岳颉愤@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爸爸媽媽用最樸素最簡單的方式互相關(guān)心著對方,詮釋了“真愛如茉莉,平平淡淡,了無痕跡的愛也是愛?!蔽闹械脑S多細節(jié),諸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比如文中的爸爸知道媽媽生病住院后是“直奔”醫(yī)院。“直奔”說明爸爸當時沒有絲毫的猶豫,體現(xiàn)爸爸對媽媽的擔心、牽掛;從爸爸“躡手躡腳”地走出病房,我讀出了爸爸不愿打擾媽媽,自己愿意承受苦累;從爸爸“憔悴”的臉和“布滿血絲”的眼睛,我更是讀出了爸爸對媽媽的愛。在課堂中我緊扣這些關(guān)鍵的詞語,使學生體會到這些詞語的感情魅力,感受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
三、涉水深者觀蛟龍——探求深度挖內(nèi)涵
“涉水深者觀蛟龍,涉水淺者得魚蝦?!蔽谋揪腿缫黄粞螅扔猩钏畢^(qū),也有淺水灣。如果老師僅僅帶領學生在淺水區(qū)止步,滿足于得到小魚小蝦,無益于增長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許多老師在解讀文本時,過分依賴教參,課文粗疏地讀過后就迫不及待地在現(xiàn)成的教參中尋找現(xiàn)成的教法。教師讀得囫圇吞棗,淺嘗輒止,學生就很難說有大的收獲了。當學生在學習中“山窮水復疑無路”時,教師怎么能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夢圓飛天》是一則通訊,報道了“神舟”5號飛船發(fā)射的經(jīng)過。作為一則通訊,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精美的修辭,表面上看似平淡無奇,然而通過細讀課文,使我感受到課文的文字雖不多,卻處處含情,處處傳情。
1.開篇示情。課文一開始就寫到人們?yōu)椤吧裰邸?號飛船送行時無比激動的心情,教練、專家、少先隊員等所有在場的人們臉上寫滿喜悅和自豪。
2.聲音傳情。課文中楊利偉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使人心潮澎拜。
3.結(jié)語激情。千年飛天夢想一朝成為現(xiàn)實,每一個炎黃子孫揚眉吐氣,喜淚盈眶,課文結(jié)語雖短,卻字字入心,鏗鏘有力。
基于這樣的解讀,在教學時我不滿足于讓學生知道“神舟”5號飛船發(fā)射的經(jīng)過,而是圍繞一個“情”字做文章,使學生體會到了不同的感情。
四、千江有水千江月——形成個性的見解
教師需要全面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與讀者對話,適當?shù)貐⒖紕e人對文本的解讀,博采眾長,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然而不能人云亦云,在解讀中不斷提煉自己的觀點,形成個性的見解,為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打下堅實的基礎?!墩Z文課程標準》同時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理解和體驗”,老師必須先有自己的理解和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
例如在對《送元二使安西》解讀時,我發(fā)現(xiàn)教參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朋友啊,再干一杯酒吧,出了陽關(guān)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注:經(jīng)考證“故人”在這里特指作者王維。)一般人都認為王維想要表達的是元二這次出了陽關(guān)就再也見不到他了。經(jīng)過深入思考,我形成了這樣的認識:王維之所以和元二一杯連一杯地喝酒,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最后一次和元二喝酒。不僅僅是元二這次去了陽關(guān)見不到詩人王維,即便是哪天凱旋回來,也見不到王維了?!拔鞒鲫栮P(guān)”不能被簡單理解為友人元二走出了陽關(guān),“西出陽關(guān)”還指的是指元二凱旋而歸時離開了陽關(guān),因為渭城在東,陽關(guān)在西,所以可以理解為“西面出來”,而這極有可能是詩人的本意??梢?,教參把友人從“西面出來”解讀成了從“西面出去”。所以我認為王維想說的其實是:“朋友啊,再干喝一杯酒吧,你西出陽關(guān),日后凱旋而歸時,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與其說這酒是祝福酒,友誼酒,不如說是離別酒,甚至是今生的訣別酒。后來通過查找資料我發(fā)現(xiàn)渭城和安西相距三千里,用當時最快的交通工具馬來回也要一年多,何況元二是奉命出使,短時間是回不來的,經(jīng)過進一步查證,資料表明這次分別的五年后王維客死他鄉(xiāng),渭城之別正是王維和元二的生死之別。雖然在教學時沒有學生提到這個問題,但是通過課前對文本的深入解讀,使自己成竹在胸,頓感“胸藏萬匯”,教學時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