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 趙東明(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國際空間站”始建于1998年10月20日,是多功能空間研究組合體,參與該計劃的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qū)組織,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其他14個重要成員國,包括日本、加拿大、巴西以及歐洲航天局(ESA)的11個參與國家: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挪威、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國?!皣H空間站”分別由俄美兩個飛控中心實施控制。時至今日,已有多個國家的200多人造訪了“國際空間站”。2015年,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Roskosmos)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達成協(xié)議,決定將“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限延長至2024年。
“國際空間站”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項目,具有全球化的特點,盡管存在政治分歧、經(jīng)濟困難、社會變革,但各個伙伴國能克服困難、協(xié)調(diào)一致、分享經(jīng)驗,共同致力于“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得益于此,“國際空間站”從2020年延壽至2024年。然而,2024年后“國際空間站”何去何從,各伙伴國仍然不置可否,至今未達成統(tǒng)一的意見。近年,各國航天機構的領導和專家就“國際空間站”的后續(xù)發(fā)展紛紛給出預測和建議,從中可以看出2024年后“國際空間站”命運的走向。
意大利航天局(ASI)局長巴蒂斯通認為,太空探索正在促進國際合作,這一點毋庸置疑,“國際空間站”項目的順利實施就是很好的例證。他提出了進一步利用空間站的一個可行想法,即把空間站或其中的一個艙段轉(zhuǎn)變?yōu)榛鹦巧钅M中心。一方面這樣將會延長空間站在軌運行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會為訓練未來火星任務航天員創(chuàng)造理想的條件。
巴蒂斯通認為,按照協(xié)議,空間站的使用期限將延長至2024年,但以后將會如何,現(xiàn)在誰也不清楚,有人提出了商業(yè)化的觀點,但許多人認為由于高額的成本,這種觀點不可行。
目前,空間站的技術狀態(tài)相當?shù)暮?,這為再一次延長其飛行壽命提供了可能。但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這就是資金問題。在延長空間站使用期限的情況下,每年需要凍結數(shù)十億美元的資金來維護空間站的運行,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矛盾,是用這筆資金再建造一個新的空間站,還是繼續(xù)延長空間站的壽命,延長至何時是適宜的?這個問題正在進行研究和商討,目前NASA在分析,在適當維護的情況下,空間站運行期限是多少年。NASA初步打算將空間站飛行期限延長至2028年。
日本方面暫時也沒有看到空間站清晰的未來,但贊成延長這個國際合作項目,因為在近地軌道的科學研究還必須繼續(xù)下去。但是,日本方面認為,如果延長其使用期限,應當壓縮其使用成本。
日本空間探索局(JAKSA)的專家直樹佐藤認為,2024年后“國際空間站”何去何從,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也可能停止使用,移出軌道,也有可能再次延長其使用期限。如果延長其壽命,必須減少空間站的使用消耗。國際社會應當繼續(xù)在近地軌道開展活動,但不一定要利用“國際空間站”,可以組建另一個空間站,它可以是“國際空間站”的壓縮版,也可以是類似的小型空間站。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載人計劃執(zhí)行主任謝爾蓋·克里卡廖夫則強調(diào),空間站還會繼續(xù)飛行,但這不僅僅是國家的行為,私人公司也應當參與運營。空間站飛行需要高額的成本,應當調(diào)整其運營結構,減少國家的作用和投入,吸引更多的私人公司參與其中,這樣可以保證空間站長久的飛行?!皣H空間站”是國際合作的典范,其繼續(xù)運行對于未來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歐洲航天局(ESA)主席喬安·迪特里希·沃納就制定近地軌道新的探索方案發(fā)表了看法。他認為,“國際空間站”能夠運行至2029年,即便如此,其壽命也接近尾聲。此后,應當有新的項目,對于近地軌道的探索應當做到收放自如,想去時可以經(jīng)常光顧,想回時可以迅速返回。
NASA空間戰(zhàn)略和研究高級顧問凱瑟琳·羅里寧指出,根據(jù)技術標準,空間站可以順利運行至少10年,現(xiàn)在證實確認能夠運行至2028年,“國際空間站”伙伴國將會基于一定的標準采取最后的決定。她認為,近地軌道的探索屬于經(jīng)濟發(fā)展領域的問題,在“國際空間站”項目停止之前,必須保障有商業(yè)平臺在軌運行以進行未來的研究。NASA將保持空間站的在軌運行,直至找到有效的途徑保證平穩(wěn)的過渡,保障低軌道用戶的利益。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主任帕斯卡·愛恩方德認為,“國際空間站”是航天領域國際合作最成功的項目,如此眾多的國家參與其中,一起工作、共同研究??臻g站運行期限已延長至2024年,歐洲已將各類的研究計劃制定到了2024年。她強調(diào),德國是空間站項目歐洲主要的參與國之一,為空間站科學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