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如果五年內你還以同樣的方式做生意,那你就離關門大吉不遠了?!?/p>
這擲地有聲的話語出自“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最新的震撼演說《營銷的未來》中,大師不僅發(fā)出了警醒,還圈出了時間紅線。科特勒從營銷的過去一直講到營銷的未來,梳理了營銷的發(fā)展脈絡,也針對未來趨勢提出諸多洞見。
其中最矚目的當屬市場營銷的新定義。過去的市場營銷,定義是通過銷售團隊、廣告來提升銷量;現在的市場營銷,定義是為目標市場創(chuàng)造、溝通和交付價值;最新的一個觀點則是說真正的市場營銷是驅動企業(yè)增長的商業(yè)準則。
為什么說市場營銷可以比其他任何職能部門都能帶來更多的增長呢?科特勒表示,因為市場營銷是真正唯一一個花時間和客戶在一起的部門。營銷人能夠真正接觸到市場,接觸到客戶,把密切的觀察傳回企業(yè),進而發(fā)現市場機會,驅動企業(yè)增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市場營銷,倒也可以說是營銷市場,進一步來說就是營銷市場中的“人”。諸如演講中提到的“消費者口碑”“消費者旅程接觸點”“消費者5A路徑”“顧客導向化的維度”“社交與價值觀導向”“超細分市場”等關鍵點無一不是佐證。
可見,未來將會是以人為本的商業(yè)形態(tài)。新技術或許會層出不窮,但不管是移動互聯網,還是大數據、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社交化,等等,最終都是要作用于人,服務于人。正是因為新技術的出現,才讓消費者的權利實現了最大化。
同樣是以人為本,又有著哪些解決方案呢?
陳春花教授提出與消費者建立強鏈接,共創(chuàng)柔性價值網。她表示在快速迭代的數字化時代,企業(yè)必須面向消費者,真正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讓企業(yè)價值在和消費者的深度互動所構建的強鏈接中,不斷釋放出來。
姜汝祥博士認為,弱勢的個人被互聯網賦能成為商業(yè)社會的主體,過去強大的媒體、渠道、組織、品牌都要重新基于個人來定義,媒體會變成自媒體,渠道會變成自渠道,組織會變成自組織,品牌會變成自品牌。技術進步的極致一定是回歸人性,與之相應的商業(yè)形態(tài)則必然體現為以“興趣、愛好與價值觀”為核心的部落。
袁海濤先生則指出,今天的市場,用戶成為企業(yè)最重要的資產和變現的基礎。企業(yè)必須從思維和認知上進行改變,從流量思維轉化為用戶思維。社群是品牌和用戶間的最短路徑,新零售是電商的優(yōu)化升級,在即將到來的新時代,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而用社群新零售模式打造社會化企業(yè),是企業(yè)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在未來,如果不是基于用戶,所有的方案都是錯誤的;如果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所有的模式都是無效的。
顛覆企業(yè)的不是新技術,而是消費者。營銷市場,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