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勤思
摘 要: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怎么培養(yǎng)人才、為誰培養(yǎng)人才”則是各高校為之奮斗與努力的方向。各高校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充分發(fā)揮長征精神的指引作用,搭建各類培養(yǎng)平臺,促進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
關鍵詞:長征精神;青年學生;“文化育人”
一、長征精神的重要內涵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活動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對于處在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青年學生來說,踐行長征精神,不僅能傳承、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能從頭腦上武裝青年,最大限度地凝聚青年,激勵青年,促進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二、踐行長征精神對青年學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性
(一)培養(yǎng)愛國情懷需要“長征精神”
一個國家的歷史就是這個國家的魂魄,一個民族的歷史就是這個民族的積淀,而只有了解、熟知本國、本民族的歷史,才能目標一致,上下擰成一股繩,振興國家與民族。而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在國家民族危難之時,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同國民黨反動派和大自然殊死搏斗、頑強抗爭,用生命和熱血鑄造和譜寫的,它是一次偉大的愛國創(chuàng)舉,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具有代表性的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時說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新時代下的新青年們,承載著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激勵、督促新青年們奮發(fā)圖強的強大動力,就源于這愛國主義精神。但當前,不少青年學子盲目崇外,以個人私利至上。因此,我們必須要將講無私奉獻、講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融入到新青年的成長教育中去,喚醒當代大學生深厚的愛國情懷,以理想激勵自己,以知識能力武裝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中國夢的長征新征程中去。
(二)提高綜合素質需要“長征精神”
新時代新使命,必然需要德才兼?zhèn)涞男虑嗄?。弘揚長征精神以及探討長征精神在新時代下的意義,對于激勵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都將有重要促進作用。
當前,受到外界多方信息的負面影響,不少青年學生出現了目標模糊、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拼搏精神等狀態(tài),直接導致其偏科或綜合能力低下。以高職院校為例,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與本科生培養(yǎng)目標不同的是,我們在注重理論素養(yǎng)的同時,著重強調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就不能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局限于專業(yè)知識課堂,應該擴充到如志愿項目、企業(yè)實習、專項課題等等實踐平臺。而運用好這些平臺,自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就必然要求學生有吃苦耐勞、肯于鉆研的精神與毅力,這就與“長征精神”的內涵不謀而合了。
三、踐行長征精神的有效途徑
(一)雙管齊下,營造“文化育人”氛圍
當前,互聯網已成為青年學生觸碰社會、感知社會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充分發(fā)揮長征精神對于青年成人成才的推手作用,就必須全面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建立多維互動的教育平臺。
具體來說,一是要積極擴寬網絡平臺,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微博、QQ空間等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互聯網平臺,并借助這些平臺,多方式多途徑的展示、傳播“長征精神”。如本人在指導“長征精神永不朽,通道調研促扶貧”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中,帶領團隊學生將每天走訪紅軍后人、參觀通道轉兵紀念館、重走長征路等經歷,以日志、小視頻的方式,通過二級學院微信公眾號進行傳播;同時,還在公眾號上發(fā)起“新時代,我們的長征路”大討論,充分調動了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大家廣開言路,暢所欲言,讓大家對“長征精神”不再僅僅停留在歷史課本里,而貫穿于學習生活的點滴中。二是要需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有效發(fā)揮價值導向作用。通過將長征精神引入思政課堂,加大對長征精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使其深入大學生心靈深處。值得一提的是,在思政課堂里,我們既需要專業(yè)化的教學團隊制定的教學內容,也需要專任教師帶領學生以不同形式進行教學活動,如課堂長征精神辯論賽、小組課堂展示、長征精神小劇場等等,使當代大學生充分了解長征精神的內涵和重要意義,扎實推進長征精神進課堂、進頭腦,積極發(fā)揮精神引領作用。
(二)依托項目,搭建“實踐育人”平臺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軍長征,是震驚中外的偉大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粉碎了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縱橫十四省,轉戰(zhàn)數萬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次偉大革命實踐。這次革命實踐,它不僅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保存了紅軍隊伍和革命力量,使我們黨和革命事業(yè)轉危為安,并由此產生了長征精神。而作為新時代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的青年學生,更應該以長征精神為指引,在各種實踐平臺中去進行意志、情感、才干等各方面的培養(yǎng)鍛煉。
以本人指導的湖南省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傳承長征精神 關愛紅軍后人”志愿服務活動為例,在為期兩年的項目建設期內,我們以“重返長征路,服務通道人”、“傳承長征魂,致敬紅色經典”、“踐行長征精神,同筑中國夢”三大主題為指引,帶領團隊成員,從長沙到通道,從高校到小學,開展“迷你馬拉松”長跑比賽、進行長征主題的舞臺劇比賽、開展義務支教、組織了“長征迷你馬拉松”、“綠色長征”、“長征舞臺劇”、“新時代的長征精神”主題班會等,組建了大學生“宣講服務隊”、“義務支教”小分隊以及“永遠的長征精神”讀書會,設置了“雷鋒崗”,讓同學們親身體驗長征精神,同時借助院報、廣播、微博、微信公眾號、優(yōu)酷、梨視頻等媒介,積極宣傳長征故事,發(fā)起“學習長征精神,爭做新時期好青年”的號召活動。
(三)樹立榜樣,擴寬“組織育人”途徑
長征的勝利是一首集體主義的凱歌,團結協(xié)作、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戰(zhàn)斗中同仇敵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集體主義精神的光輝篇章。同樣的,對于青年學生來說,學習、工作、生活均在各類的組織之中,如宿舍、班級、社團、團學會等等,而個人與組織目標的達成,決不能脫離集體講個人,更不能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之上。因此,講求集體主義精神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我們一是要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開展一系列組織評優(yōu)評先活動,在組織中樹立榜樣。比如說,開展建設文明社團、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學長征精神先進個人等評比活動,并將其先進事跡通過校內網、公眾號、校園廣播、宣傳欄等渠道廣泛宣傳,特別突出的,還可以拍成話劇、小電影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二是要加強這些組織、團體的理論學習和專業(yè)指導。青年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這一階段中,“抱團”是他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對整個集體進行統(tǒng)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集體抓手作用,營造講集體講奉獻的氛圍,讓他們在集體中去感知長征精神背后的內涵,進而更好的凝聚青年學生,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長征精神與青年學生的成人成才有著深層次的內在契合,青年學生的成長需要長征精神的指引,而在此過程中也是長征精神的一種延續(xù)與發(fā)揚。高職院校需要下大氣力,整合資源,搭建平臺,以校園為基地,以學生為本,引導青年學生學習新時代長征精神,提高綜合能力,探尋當代大學生的“長征”路,用我們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回饋社會,用滿腔熱情踐行新時代的長征精神,從而使同學們真正感受到肩負的“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