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李藹建 金健
(成都大學附屬醫(yī)院胸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81)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常見類型,屬于臨床高發(fā)的惡性腫瘤之一。超過80%的肺癌類型為非小細胞肺癌,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隨著環(huán)境因素、工業(yè)化發(fā)展,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該疾病患者發(fā)病率逐年遞增,且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后已為晚期,故主要的治療方式為化療[1]。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主要化療方案為GP方案,隨著研究的進展,發(fā)現(xiàn)EG FR在該疾病患者中處于高表達,故可選用以此為靶點的藥物對該疾病進行治療[2]?,F(xiàn)為探究將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應用于該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情況,特選取了近年來在我院接受此類治療的患者116例做臨床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16例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臨床對象,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8例患者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8例,年齡在63歲~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98±2.65)歲。病理類型:未分化癌6例,鱗癌19例,腺癌33例。臨床分期Ⅳ期21例,Ⅲb期37例。轉移情況:肺轉移12例,骨轉移28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者18例;實驗組58例患者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7例,年齡在64歲~85歲之間,平均年齡(71.98±2.77)歲。病理類型:未分化癌7例,鱗癌20例,腺癌31例。臨床分期Ⅳ期22例,Ⅲb期36例。轉移情況:肺轉移13例,骨轉移27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者18例。兩組患者的轉移情況、臨床分期、病理類型、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分析。
兩組均進行GP方案治療,即于第一天和第八天給予靜脈滴注1g/m2的吉西他濱(生產(chǎn)廠家:ELI LILLY AND COMPANY批準文號:注冊證號H20110535);再于第一天和第三天給予靜脈滴注25mg/m2的順鉑(生產(chǎn)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1358);一個治療周期為三周,連續(xù)給予兩個治療周期。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序貫給藥西妥昔單抗(生產(chǎn)廠家:德國默克里昂制藥公司,批準文號:注冊證號S20050095),即現(xiàn)給予連續(xù)兩小時靜脈滴注,給藥量為0.4g/m2,維持治療期將給藥量改為每周0.25g/m2,每周給藥時間應在一小時以上,一個治療周期為一周,連續(xù)給予六個治療周期。
根據(jù)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臨床療效評定。有效:腫瘤得以抑制,病灶面積未增加;顯效:病灶面積縮??;無效:病灶面積增加,疾病控制失敗??傆行?(有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對比不良反應(脫發(fā)、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肝腎損害)發(fā)生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肺癌屬于臨床高發(fā)的惡性腫瘤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發(fā)病率,NSCLC是該疾病的常見類型,主要治療方案為化療,但效果不佳。在癌癥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檢測腫瘤標記物具有較好的效果,且受到臨床的一致認可。血清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細胞分泌入血并反映腫瘤存在的特異性抗原。CEA是存在胚胎和組織中的一種高分子蛋白質(zhì),能夠在肺癌中發(fā)生40%~80%的表達,和腫瘤的轉移和復發(fā)有著直接的關系,對疾病的診斷、檢查和預后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CA125作為一種糖蛋白復合物,對肺癌具有很高的診斷陽性率,能夠預測化療反應性。隨著深入的研究肺癌分子機制,現(xiàn)發(fā)現(xiàn)分子靶向治療有較佳的臨床效果,以靶點分子為表皮生長因子EGFR的應用前景最廣闊[4]。該靶點屬于膜表面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經(jīng)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該疾病患者中此類靶點呈高表達,在腫瘤轉移、發(fā)展和發(fā)生的過程中,該信號通路出現(xiàn)異常。故可通過改變其信號通路對疾病開展治療。西妥昔單抗是結合該靶點涉及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其可促使患者體內(nèi)正常細胞與多種癌細胞表面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進行有效結合,同時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其他生長因子的結合形成阻止,對細胞內(nèi)信號傳遞途徑予以阻斷,進而對癌細胞持續(xù)生長形成抑制,最終導致癌細胞逐漸凋亡。
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各不良反應指標之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西妥昔單抗可結合EGFR的保外結構,將其與受體的作用阻斷,對腫瘤細胞的增殖起到抑制效果,使細胞加速凋亡,最終起到抗腫瘤的效果[5]。且聯(lián)合給藥后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故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給予老年NSCLC患者行西妥昔單抗與GP方案聯(lián)合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