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倩
(北部戰(zhàn)區(qū)空軍保障部衛(wèi)生處 遼寧 沈陽 110015)
心理應激反應是軍事訓練傷傷病員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情況,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會導致傷員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其身體及戰(zhàn)斗力的康復。因此必須要改善傷病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其身體及戰(zhàn)斗力較快康復[1]。本次就認知行為干預對部隊軍事訓練傷傷員心理應激反應的影響進行探究。
2017年9 月—2018年9月某部隊醫(yī)院收治部隊軍事訓練傷傷員共計70例,均為男性,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35例,年齡18~31歲,平均(28.12±2.36)歲,義務兵20例,士官10例,干部5例;研究組患者35例,年齡19~32歲,平均(29.33±1.85)歲,義務兵18例,士官12例,干部5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方式進行心理護理,內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由專門的醫(yī)護人員進行接觸,針對患者的情況開展相應的宣教工作,告知其目前的疾病情況以及治療流程,使得患者能夠對之后的治療有所心理準備;②醫(yī)護人員要做好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工作,拉近護患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良好的關系;③給予患者積極的鼓勵,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告知傷者配合治療的意義;④向傷員介紹成功治療的案例,增強傷員的信心,削弱其不良情緒;⑤加強對家屬等陪護人員的宣教工作,使其能夠給予傷員相應的支持[2]。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則在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基礎上加用認為行為干預,詳細內容如下。
(1)認知干預
對傷員的認知干預采用會談法進行,每次會談控制在30-35分鐘,通過會談了解傷員的心理健康情況,包括其致傷原因、精神狀態(tài)、行為特點、情緒、思維活動及信念等,使其認識到錯誤認知并幫助患者建立正確認知和積極姿態(tài)[3]。
采取多次會談的方式來實現(xiàn)心理治療目的,①第一次采用攝入性會談:在尊重、熱情、積極關注的基礎上與傷員溝通,一方面和傷員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取得其信任,鼓勵積極參與治療,使其充分了解認知行為干預的相關內容及意義,做好心理準備;另一方面通過會談了解傷員的致傷原因、錯誤認知及目前的心理應激表現(xiàn),以便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會談結束后總結會談內容;②后續(xù)采用治療性會談:該階段要進一步加強醫(yī)患關系,逐漸消除患者錯誤的認知,幫助其建立正確的認,梳理患者的問題以及主次關系[4]。
通過會談了解到傷員的不良認知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傷員對自身情況較為悲觀,過度擔憂自己遺留殘疾或其他后遺癥,失去戰(zhàn)斗力而退伍,影響其婚姻和生活;②對軍事訓練產生緊張、恐懼情緒,并因此影響單位集體榮譽和個人進步。
針對性措施:①為增強傷員的康復信心,通過播放視頻、講座等方式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并且向其介紹成功的治療案例,使傷員對治療工作建立信心;②對傷員每周的康復情況進行記錄,并且將其展示給傷員,通過對自身康復進步的了解,提高傷員的信心;③做好家屬及朋友的宣教工作,使得其對傷員進行有效的關懷,提高社會支持度,使得傷員的不良心理得到削除。
(2)行為干預
臨床中傷員的行為干預主要采用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每天保持15~20分鐘的訓練方法如下:協(xié)助傷員采取舒適放松體位,指導其進行呼吸頻率的調節(jié),使其身心能夠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依照“上肢→肩部→頸部→頭面部→胸部→腹部→背部→下肢”的順序讓傷員的各部位體驗肌肉收緊和放松的狀態(tài),以緩解其緊張程度。
由同一名醫(yī)師在相同狀態(tài)下,對傷員干預后的心理情況進行評價,采用早期心理他評量表(EPRS)對其心理應激反應進行評估。量表內容包括焦慮、抑郁以及退縮三個行為維度,共計18個條目,每條目將患者的情況分為無、輕度、中度以及偏重和嚴重Likert5級評分,記為1~5分。傷員總分在60~70視為輕度異常,超過70分視為中重度異常。
從評分中可以看出,進行干預前,研究組和對照組傷員的各項EPR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進行干預后,研究組傷員的各項EPRS評分均要低于對照組,顯示研究組傷員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研究組和對照組傷員干預前后EPRS評分比較(±s,分)
表 研究組和對照組傷員干預前后EPRS評分比較(±s,分)
項目時間研究組對照組tP總分干預前36.74±13.5836.45±14.360.0870.931干預后三周25.74±12.3633.45±5.853.3360.001干預后六周20.11±10.8528.13±4.334.0620.000焦慮干預前14.02±5.1114.23±6.230.1540.878干預后三周10.74±5.4513.77±3.222.8320.006干預后六周8.36±4.1111.45±5.742.5890.012抑郁干預前16.23±7.1216.32±8.110.0490.961干預后三周10.12±7.0814.21±7.112.4120.019干預后六周8.13±6.1112.13±6.775.5950.012退縮行為干預前5.75±2.125.65±2.110.1980.844干預后三周4.10±1.525.03±2.232.0390.045干預后六周3.12±1.254.74±2.363.5890.001
軍事訓練強度大、難度高,較易出現(xiàn)訓練傷,導致傷員產生心理應激反應,出現(xiàn)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治療和康復,影響軍隊的整體戰(zhàn)斗力。認知行為干預是通過相應的心理學方法,改變或者影響個體錯誤認知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臨床中長期應用于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的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而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在心理應激反應治療方面也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心理疏導的對照組相比,增加使用認知行為干預的研究組EPRS評分改善情況更佳。
綜上所述,在軍事訓練傷傷員心理應激反應的治療中,常規(guī)心理疏導基礎上聯(lián)合認知行為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傷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對身體及戰(zhàn)斗力的康復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