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云 代莉莉 田青
【摘 要】目的:對早期康復護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方法: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隨機選取就診于我院的79例老年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39例患者為A組,以接受早期康復護理的40例患者為B組,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B組上肢及下肢FMA評分、Barthel指數高于A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老年腦出血患者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利于改善肢體功能,增強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值得優(yōu)選。
【關鍵詞】老年腦出血;早期康復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2
腦出血,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進展快、并發(fā)癥多、致殘率高等特點,經相關治療后,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但仍有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生活質量[1]。以往研究指出,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增強腦出血患者的腦部可塑性、促進新突觸的形成、改善大腦皮質活動能力,使其肢體盡可能恢復正?;顒覽2]。本文以老年腦出血患者為例,予以康復護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且所有患者知曉研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之內的79例老年腦出血為例,以接受常規(guī)護理為A組(39例),男20/女19,年齡62~87(74.3±4.5)歲。以接受早期康復護理為B組(40例),男22/女18,年齡60~85(72.5±4.1)歲。對兩組基本情況進行處理,確定無差異(P>0.05)。
1.2 方法 A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括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意識及瞳孔變化;在醫(yī)囑指導下,為患者提供口服/靜脈給藥,與此同時,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思想工作,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輔以飲食護理、運動指導等干預。B組在病情穩(wěn)定2d后,即可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如下:(1)心理康復護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況,結合評估結果,確定不健康心理產生的原因,及時采取解決性措施,并向其強調健康心理狀態(tài)對病情恢復的促進意義,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信心;(2)急性期康復護理,除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瞳孔及意識以外,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即以健側臥位為主,抬高床頭15°~30°,注意保持患肢良好的功能位,避免關節(jié)變形、肌肉攣縮,此外,協助患者進行小幅度肢體關節(jié)被動運動.即仰臥位,按照自上到下、自近到遠原則進行健側肢體各關節(jié)被動運動,而后進行患側肢體各關節(jié)被動運動,20min/次,1~2次/d,逐漸過渡至床上肢(抬起、左右轉動)、下肢(內收、外展、髖關節(jié)屈伸等)被動運動,5min/次,5~6次/d,注意保持動作緩慢柔和;(3)恢復期康復護理,鼓勵患者床上起坐、下床活動,逐漸過渡至獨自洗漱、如廁、進食等,結合患者病情,適當調整運動強度。
1.3 觀察指標 使用Fugl-Meyaer評分量表(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定總分分別為:66分、34分)、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4.0為工具,計量資料表示為“”,以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比較:與A組比較、B組上肢及下肢Fugl-
3 討論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腦出血患病率、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致殘率仍較高,且多見于老年人,主要與患者年齡大、基礎疾病多、機體功能衰退導致的肢體功能恢復慢有關[4]。因此,認為做好老年腦出血患者臨床護理對其預后恢復尤為重要。
一般認為,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在受到損傷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將會通過代償、功能重組能力促進受損神經元的再生,改善神經功能,使患者逐步恢復正常活動,盡早回歸社會。梁歡歡[5]指出,對腦出血患者予以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腦部組織的可塑性,以及促進神經細胞軸突形成新的突觸,改善大腦功能,使其肢體運動功能得到最大的恢復。本文結果得出,B組上肢及下肢Fugl-Meyaer評分、Barthel指數高于A組,差異顯著(P<0.05),表示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出血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便于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以康復醫(yī)學角度出發(fā),向老年腦出血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一方面能夠對其神經突觸產生刺激作用,提高反射能力,并向中樞神經系統(tǒng)傳送本體運動、皮膚的沖動,增強大腦皮質環(huán)路興奮性,重建運動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刺激肢體各關節(jié)、多組肌群,來改善隨意運動控制,積極提高患側肢體運動功能的協調性,最終達到提高肢體運動功能的目的。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尤為顯著,利于老年腦出血患者肢體運動能的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值得宣傳、使用。
參考文獻
胡潔濱.IEES多維度支持法在老年腦出血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4):151-153.
邵敏,許小平.早期不同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對腦出血患者機體恢復、免疫功能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5):626-628.
曹紅桂,李燕如,蔣毅,等.早期康復訓練對腦出血保守治療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5):147-148.
龔明,劉金輝,廖昆,等.早期高壓氧聯合康復治療對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8):1921-1923.
梁歡歡.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出血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