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燕芬 王紅艷 高玲 張玉萍
摘要:目的評價腕踝針聯(lián)合阿片類止痛藥治療癌性疼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6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腕踝針+阿片類藥物組)32例和對照組(阿片類藥物組)33例,2組均采用口服阿片類藥物止痛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腕踝針治療,采用數(shù)字分級法(NRS)評估患者疼痛緩解程度。結果觀察組患者鎮(zhèn)痛總有效率優(yōu)先于對照組。結論腕踝針聯(lián)合藥物治療癌性疼痛效果顯著。
關鍵詞:癌癥;疼痛;腕踝針;阿片類止痛藥
中圖分類號:R245.3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9)10-0095-02
腕踝針是一種特殊的針刺療法[1],是20世紀70年代第二軍醫(yī)大學張心曙教授總結并報道應用于臨床,針刺部位多選腕部和踝部,采用皮下淺刺法治療身體的一些疼痛類疾病,臨床以其操作簡便、安全、起效迅速、無依賴性等而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2]。疼痛是一種傷害性刺激,劇烈疼痛會抑制呼吸、心血管、消化等多個系統(tǒng)功能,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疼痛視為人體的第五大生命體征[3]。癌性疼痛是惡性腫瘤常見的伴隨癥狀,它是癌癥患者最痛苦的癥狀之一。尤其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大約有30%的患者難以忍受此劇痛,給患者心理和精神帶來了嚴重的影響[4]。癌性疼痛成為直接影響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早期治癌,晚期治痛”已逐漸成為共識,如何減輕腫瘤疼痛程度以及治療是現(xiàn)代醫(yī)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科2019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65例癌性疼痛患者,將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31~70歲,對照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齡44~68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學或影像學確診為惡性腫瘤;②發(fā)生癌性疼痛且需要阿片類藥物止痛。
1.3排除標準①穿刺部位皮膚破損,潰瘍,瘢痕者;②暈針、怯針者;③有出血傾向者;④合并嚴重感染者。
1.4治療方法2組根據(jù)患者疼痛程度予以阿片類止痛藥,觀察組在此基礎采用腕踝針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選用環(huán)球牌0.3mm×25mm一次性無菌性針灸針留置,按照“上病取下、下病取下、左病左取、右病取右、區(qū)域不明取上1區(qū)”[5]進行選穴后,局部消毒,護士一手固定進針部位,另一手拇、食、中指持針,針身與皮膚成30度快速刺入真皮下,然后壓平針身,使針身循肢體縱軸沿真皮緩慢刺入,以針下松軟無針感為宜。刺入長度以針身露出2mm為宜,針刺方向朝近心端,以不妨礙關節(jié)活動為佳,拔針時用無菌棉簽按壓穿刺點,留針1h用輸液貼固定,留針期間不行針。
1.5評價療效
1.5.1疼痛療效評價標準完全緩解:治療后完全無痛;部分緩解:疼痛較前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擾,能正常生活;輕度緩解:疼痛較前減輕,但仍感覺疼痛,睡眠仍受干擾;無效:與治療前比較無減輕。
1.5.2中醫(yī)證候療效標準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中醫(yī)證候量化分級和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與治療前積分值相比較,下降≥70%為顯著改善,下降≥30%者為部分改善,無變化者為無改善[7]。
2結果
見表1-2。
3討論
中醫(yī)理論認為,癌癥屬“徵瘕”“積聚”范疇,因正虛邪犯、臟腑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痰瘀互結所致。中醫(yī)將癌癥所致的疼痛稱為癌瘤痛,是指癌瘤侵犯經(jīng)絡或瘤塊阻滯經(jīng)絡氣血所致機體某部位的疼痛。癌瘤痛的病機不外乎虛實兩個方面,即實證的“不通則痛”和虛證“不榮則痛”。“不通則痛”是由于外邪侵犯機體,正邪交爭臟腑經(jīng)絡,影響機體的功能,使氣體升降失常,氣滯血瘀,瘀阻脈絡,凝聚成塊,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則是因為腫瘤日久,邪傷正氣,氣血虛弱,無法榮養(yǎng)臟腑經(jīng)絡,不榮則痛[8]。腕踝針針刺區(qū)為十二皮部所在,是十二經(jīng)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相應部位,腕踝針通過刺激皮部及疏通經(jīng)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效果[2]。也有相關研究認為腕踝針療法也能啟動內(nèi)源性痛覺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增加腦組織內(nèi)5-羥色胺含量,提高痛閾,引起體內(nèi)血漿B-鈉啡肽的釋放與P物質(zhì)(SP)的抑制,為腕踝針的鎮(zhèn)痛療效提供了客觀的依據(jù)。
持續(xù)性疼痛[9~10]的癌痛患者,其生活質(zhì)量明顯低于無痛患者,對患者實施具有中醫(yī)特色優(yōu)勢的護理且行之有效的止痛方案,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護士應履行的工作職責。腕踝針療法是一種皮下淺刺法,具有鎮(zhèn)痛范圍廣,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的特點,并且腕踝針進針及留針全過程均要求無痛,無針感,對機體屬非傷害性刺激,避免了患者進行傳統(tǒng)針刺的痛苦和恐懼,患者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護理體會:腫瘤患者癌性疼痛在疼痛級別,強度,頻次,部位等因素相關,也會受心理因素影響。護士應向患者介紹腕踝針治療的目的和意義,請治療效果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提高患者依從性,換位思考,關心患者緩解其不良情緒。與家屬做好溝通工作,充分調(diào)動家庭社會支持系統(tǒng),重視家屬在臨床護理中的作用,將患者的護理擴展到家庭,不但有益于患者疼痛控制,也能提高生活品質(zhì)。且減少止痛藥物的使用,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及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參考文獻:
[1]張心曙,凌昌金,周慶輝.實用腕踝針療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27.
[2]胡俠,凌昌金.腕踝針止痛機理的生物力學觀[J].中國針灸,2004,24(5):361-363.
[3]孫立,田曉濱,陳濤,等.局部浸潤鎮(zhèn)痛在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多橫式鎮(zhèn)痛中的作用及安全性[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2014,8(2):151-155.
[4]楊玥玫,劉明珠.循證護理在LASEK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24):3509-3512.
[5]孫瑜,高碧霞.淺談腕踝針療法的臨床選穴問題[J].針灸臨床雜志,1977,13(39):10-11.
[6]孔祥鳴,癌痛規(guī)化治療與臨床實踐[M].上海:上??茖W科技出版社,2013:100.
[7]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11-216.
[8]陳衍智,李萍萍.中醫(yī)藥在癌癥疼痛治療中的作用及應用[J].中國醫(yī)藥臨床雜志,2005,17(6):529—532.
[9]王文玉,樊紅琨,周云.鹽酸羥考酮控釋片治療中重度癌痛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09,36:541-543.
[10]徐建國.鳥瞰IASP年會精華,提出“巧鎮(zhèn)痛”[J].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12,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