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叔
提起語文課本,不知道多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被“背誦全文”支配的恐懼。然而你可能想不到,有一天,它搖身一變,成為“帶貨指南”。
前些日子,微博熱搜出了個有趣的話題——被語文課本安利過的東西。乍一看,以為是美文推薦,點進去才知道被套路了,但讓人心服口服。
學閏土抓鳥刺猹,凌晨爬起來上房頂看日出,總想橫著切楊桃,偷偷摸摸在課桌上刻“早”字……語文課本在學生時代掀起過不少風潮。
但這些都是小case,出鏡率最高的,當數(shù)美景和美食,讓人心馳神往、垂涎三尺。
無論是旅游景點,還是地方美食,語文課本可以說是史上傳播量最大、推廣力度最強的推文集合。
從威尼斯水城到濟南的冬天,從高郵咸鴨蛋到南方的荔枝,全都是大師級的文案,那細膩入微的描寫、恰到好處的植入,在不經(jīng)意間,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心中。
還記得孩提時每天晨讀時反復朗誦的《趙州橋》嗎?
還記得三年級語文課本里的那艘《威尼斯的小艇》嗎?
還記得那座曾經(jīng)讓我們羨慕不已的《冰城》嗎?
僅是小學12冊語文課本(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中,就有42篇包含景色、地域或風土人情的文章,涵蓋25個國家和地區(qū),12個5A級國家風景區(qū)。
不過要說在語文課本中,誰是旅游景點推薦達人,我認為老舍必須榜首留名。
他去北京,于是有了《北京的春節(jié)》。從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對北京的印象都是:紅墻黃瓦的天安門、華燈高照的長安街、氣魄雄偉的長城、雕欄畫棟的頤和園、城南飯店里的熱面條、小賣鋪里和著花生膠棗的雜拌兒……
他去濟南,就有了《趵突泉》和《濟南的冬天》。那個會咕嚕咕嚕冒泡的趵突泉,是不是和課本上描述的一樣?濟南的冬天,小雪時山頂是不是粉紅色的?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甚至,有不少人因為這濟南的冬天、濟南的雪,跑去濟南讀大學。
還有大興安嶺的《林?!罚ǚ侨私贪妫让晒诺摹恫菰?,這些佳作簡直完勝很多旅行宣傳。
不過要說真正厲害的,還是四年級下冊的《桂林山水》。作為這冊語文課本的開篇之作,一上來就是“甲天下”的氣勢。峰巒重疊,漓江水清,坐在小小的竹筏上,置身于漓江的山水之中。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讀完全文,感覺這輩子不去一次桂林都對不起自己。
此外,還有黃山的云海奇石、西雙版納的潑水節(jié)、九寨溝的五彩池、黃果樹的大瀑布、臺灣的日月潭……
上學時,不喜歡背誦全文,害怕老師提問“文章表達什么樣的中心思想”;現(xiàn)在回想起來,語文課本就像一本精簡的旅行手冊,通過文字讓我們認識世界。
作為一個美食大國,在語文書安利的話題下,出現(xiàn)最多的其實不是各地城市,而是各種美食。
明明作者可能只是順口說起,但在吃貨的眼中,當年背誦的課文都成了記憶深刻的美食清單。
上榜次數(shù)最多的,莫過于高郵的咸鴨蛋。網(wǎng)友評論:“我對咸鴨蛋的執(zhí)著就來自汪老先生!”
汪老先生寫吃真是一絕?!抖宋绲镍喌啊分袑懙溃骸爸āt油就冒出來了?!边@一句極富畫面感,仿佛能看到那油亮亮的蛋黃順著筷子,迫不及待地涌出來。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從此,每次吃咸鴨蛋,我都會用筷子扎下去,看看會不會發(fā)出“吱”的響聲,有沒有紅油流出。
說真的,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引人入勝。但大概他本人也沒有想過,中國學生會因為他的一段關于吃牡蠣的描寫,深深記住他。
“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p>
雖然《荔枝》一文不需要背誦,但是母親吃荔枝的那段細節(jié)描寫,可是考試重點。
“母親撲哧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只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
記得當時課上,就這么一小段文字,老師從動作描寫到神態(tài)描寫,逐字逐句分析。然而,我只是默默看著課本,不停地吞口水。從此世間多果蔬,吾對荔枝情有獨鐘。
《金色的魚鉤》里講到,在艱難的時候,老班長為了革命事業(yè),情愿挨餓也不吃魚,嚼著草根和魚骨頭,整個人瘦得皮包骨,奄奄一息。他讓出的那碗魚湯,溫暖了小紅軍,也溫暖了所有人。
“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里。我悄悄背轉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著魚湯。”
那時我一直在想,那碗魚湯到底是什么味道?應該特別好喝。
除了這些,還有朱自清的橘子、閏土守護的那一大片瓜田,甚至小紅軍用來救命的牛骨頭、百草園里的覆盆子、邀飲春酒時的八寶酒……
多年后,我們或許已經(jīng)去過語文課本上的城市,吃過語文課本里的美食,但漸漸發(fā)現(xiàn),原來它們和語文書里不一樣,也和我們記憶里的不一樣。
但那段求學的歲月,那些曾經(jīng)的感動,會永遠留在心中。
感謝語文課本中的美食美景,讓年幼的我們對這個廣闊的世界產生無限憧憬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