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陜西省洋縣黃安初級中學 陜西 洋縣 723307)
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活動,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實驗教學在化學課教學中顯得舉足輕重,如何搞好實驗教學成為當前化學課教學的一大主題,對廣大的農村學校來說更是一大難題。這里發(fā)展滯后,經濟條件差,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實驗設備簡陋,長期沒有實驗室,部室建設之后雖然建起了實驗室,但仍然面臨著實驗室少學生多、缺乏專職實驗管理員等,制約著實驗教學,面對如此現實又不能不開實驗,貽誤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做老師的正確對待和處理好這一問題。
作為一名農村初中學校的化學課教師,我們應該既面對現實,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又要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對化學課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看到實驗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我們常常聽到周圍的許多老師卻認為:有什么做的,太浪費時間,吵吵鬧鬧的,還不如在教室里講實驗效果好,既講的清楚又安靜,比學生做強多了。的確,學生剛剛開始走進實驗室時,會因各種原因造成“混亂”,我也曾聽到學生對我說:“老師,我覺得在實驗室上了一節(jié)課,含含糊糊的,不如你給我們講實驗聽的清楚?!蔽覀儾荒芤驗檫@些暫時的問題而放棄讓學生走進實驗室,試想:學生將來是要步入社會去獨立創(chuàng)天下的,我們連放手讓學生去體驗的機會都不敢給他,怎么能讓他們去適應竟爭激烈的社會?哪個老師能包辦學生一輩子?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計,必須改變這種做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去學習、去發(fā)現、去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積極主動性求知欲。至于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逐步克服,不能因噎廢食。總之,教師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是能否開好化學實驗課的重要保證。
農村學校教學設備落后,很多學校過去根本沒有實驗室,甚至演示實驗也開不齊,因而學生剛剛走進實驗室,對一切都好奇、新鮮。難免激動之情溢于言行,吵鬧聲不斷,摸摸這、撞撞那也很正常。老師要相信,進實驗室的次數多了,學生慢慢就會習慣,會像在教室一樣很快進入角色。剛剛進入實驗室老師要注意引導,如: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動手操作前老師列出實驗步驟,讓學生照著去做、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做好記錄等。經過幾節(jié)課的輔導,學生養(yǎng)成了習慣,實驗課的“混亂”局面就會消失,學習效果就會顯現出來,學生就會感受到樂趣,體驗到成功,興趣倍增。實驗課教學就會顯現出應有的作用。
農村學校發(fā)展相對滯后,實驗室剛剛建立起來,藥品、儀器缺乏,一些實驗無法操作,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力爭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動手機會。
3.1 課本中所設計的實驗如果無法完成,老師可以發(fā)動學生尋找廢舊物件作代用品。如,用眼藥瓶替代膠頭滴管、吸管代替導管、用醫(yī)用打點滴后的膠管代替實驗室的塑料導管等。盡可能讓學生把教材中的實驗全部做一做,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歷年的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平時肯動手愛操作的學生,考試中顯得老練,有條不紊,相反,平時不動手的學生則顯得手腳無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有些學生在用過氧化氫制氧氣時,打開了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了過氧化氫后,竟不關活塞,收不到氧氣自己還莫名其妙。實驗能力的強若表露無遺。
3.2 善于挖掘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對教材中的實驗,教師不一定照葫蘆畫瓢,可以啟發(fā)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重新設計,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是一個再復習、再拓展。例:驗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實驗,教材是向一收滿了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振蕩,塑料瓶變癟了,則證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筆者在教授這一教材時還啟發(fā)學生設計用一小試管收集二氧化碳,然后倒立于水中,觀察試管內水面上升了,則證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學生不拘泥于教材,激勵學生去大膽設計、敢于創(chuàng)新。也許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會漸漸形成。
科學探究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對發(fā)展學生科學素質、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對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一種考驗,探究過程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再發(fā)現問題的過程,是對學生好奇心的滿足、更是激發(fā)學生產生好奇心的源泉。在追根索源的探索中,不知不覺地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積極求知欲慢慢形成,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茁壯成長。
4.1 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排除學生心理壓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大膽的走進實驗室,去動手、去操作,既解決了要學習的知識又提高了實驗操作的能力,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思維也得到了鍛煉,思維品質不斷提高。很多學生對這一類問題有畏懼感,不敢相信自己,認為:“我不行”。教師要在教學中慢慢滲透,使其“習以為常”,感到科學探究也就那么回事,放松心理戒備,敢于去動手進行實驗探究、進而破解實驗探究類題目。
4.2 善于發(fā)掘科學探究類題材。課本中所學的知識點可以設計成科學探究問題、實驗中觀察到的一些“怪現象”,也可以是科學探究的題材,如有同學把用石灰石和鹽酸制得的CO2通入石灰水中卻沒有發(fā)現有沉淀生成,感到很茫然,帶著疑惑來問老師,我就幫助他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共同設計實驗去探究。既解決了學習中的疑難又鍛煉了科學探究能力。生活中也有很多現象是科學探究的很好題材,我們要善于指導學生去捕捉,如經過化肥倉庫附近時我們會聞到刺激性氣味,這是什么物質?我們就可以作為題材去探究??傊灰覀冇眯?,不難發(fā)現,題材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只有積極地打開智慧的大門,多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實驗課教學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化學課教學才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體現其實際價值,也才能使學生滿懷激情的主動投入化學課的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