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勁松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第二小學 貴州 遵義 564500)
在小學教學工作中,科學學科已經實行年級全覆蓋,隨著實驗教學的普及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教師在實驗教學工作必須規(guī)范,必須走在前頭,現(xiàn)結合本人科學教學經歷,淺談幾點建議:
一個單位,不論大小,人數多少,只要是集體,就應該有組織,應該有明確的分工,否則,工作就會造成搪塞、推委、敷衍。對于小學科學實驗管理來說,一般是校長任組長,負責協(xié)調全面工作;教導主任為分管領導,具體監(jiān)督、指導教研、教學工作;實驗人員須專職,根據學校的大小,也可兼教研組長、資料員、儀器保管員,負責教研工作、檔案資料、儀器的借領維修及具體的實驗技術指導;科學教師也須專職,除了負責該班的實驗教學以外,還應該負責實驗課外活動和實驗科技活動的開展。
之所以要學校領導擔任實驗教學的組長,就是因為實驗教學這塊工作需要學校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學校要作好宣傳,重視實驗教學工作,在精神上給予鼓舞,在物質上給予支持。實驗教學除了固有的設備外,還需教師自制教具,購買一些如火柴、電池、蠟燭、食鹽、白糖等之類的實驗耗材。而這些材料數量不多、花錢不大,什么時候用還得根據實驗的內容和時間。如果需用時再向領導請示,讓財務人員上街購買,這樣不但會耽誤領導和財務人員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學生的實驗教學時間。那么,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只有學校領導在這方面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讓實驗人員或實驗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購買相應的實驗用品,實行實報實銷。這樣,大家既輕松又方便,又不會影響科學實驗教學。
大家都知道每一個班級做實驗時都需要實驗人員從儀器室取出儀器,運到實驗室,擺放在實驗桌上,待學生做完實驗后,實驗人員再檢查儀器,收歸儀器室。如遇上下兩節(jié)課做不同的實驗時,實驗人員會搞得手忙腳亂,準備不夠充分,會直接影響實驗時間和實驗效果。所以教導處在安排課程時,應給予實驗課優(yōu)先考慮,讓同一個年級的實驗課在同一天內完成,即使不能在同一天內完成,其間最好也不要插其他年級的實驗課。這樣,同一個年級的實驗連續(xù)做,既減輕了實驗人員的工作量,又節(jié)省耗材,減少儀器的碰損,保障儀器的正常運轉,保障學生的實驗時間,對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百益無害。
我們談實驗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實驗教學質量,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取決于教研活動的質量。特別是大力提倡課程改革的今天,教研工作更應走在前頭,帶好路,使實驗教學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研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不能像以前那樣找一個老師上一堂課,課后簡單議一下課就算了事。并不是說課堂研討活動不開展了,而是要少而精,要具有典型,開展一次就應有一次的收獲。除了課堂教研,我們還可以開展一些課外的研討活動,例如開展“教師教具制作比賽”、“學生實驗技能競賽”、“實驗小發(fā)明”等各方面的活動,適當給予教師和學生鼓勵,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知道有付出就有收獲,他們則會更有信心,更加積極地參加下一次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派送實驗教師到外地參觀、考察、學習,或者把外地值得學習的教研活動請進來,使學校的教研活動經?;?、多樣化。
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是引發(fā)學生產生心智活動并作回答反應的信號刺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提問是科學探究最有效的師生溝通手段,是科學實驗成功的基礎之一。在注重科學知識傳授的傳統(tǒng)教學中,大部分提問是對學生的考問,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檢驗。而課改教學的觀點認為,提問不僅是對學生的檢查和診斷,更應該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支持行為。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向學生提示重點、強化各教學活動間的邏輯關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首先要準確,即問題要用詞準確,語言清楚,要使用與學生語言能力相當的詞,切忌含糊不清,不合邏輯,給學生的思維設置不必要的障礙。如在《沉與浮》的教學中,教師提問“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學生通常無法理解問題的含義,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因素”這個詞的意思。其次,問題要具體,即問題的指向性應明確,如,在《物質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的教學中,教師常常要求學生做“沙和豆的混合,加熱白糖”兩組實驗,并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此問題的指向性就不很明確,學生常常會答非所問,等教師再一一引導,回到探究的問題上,時間已經浪費了很多。因此,此處的問題應盡可能明確,如“通過兩組實驗對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樣學生就能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核心問題上,將大大節(jié)省教學時間。
在課程改革深入推進之際,在教學上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評價教師勞動成果的方案。但是大家都知道,教師教的學生是否出成果,主要工作體現(xiàn)在平時。我們在考評實驗教師的勞動成果時也應該放在平時,給教師建立一個“工作記錄袋”,看他是否完成實驗目錄中的每個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看他的課堂組織能力和實驗教學能力,看他的教學教法是否有創(chuàng)新,看他的課外實驗活動和科技活動是否經常開展,是否有記載,是否有效果,看他所教學生在學校集體活動中的表現(xiàn)情況,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實驗考查,請學生及家長參與評價等多方面綜合評價。把這些情況記錄下來,多次考查。多次分析,結合教師的自評,最后得出結論。這樣,通過多方結合,促進科學教師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