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保
(安徽省馬鞍山市新博中心學校 安徽 馬鞍山 243132)
本課時內容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能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同時,要求學生在對圖形進行分類的活動中滲透分類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表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為了實現(xiàn)這些教學目標,我課前準備了一些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積木和實物。同時,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了一副積木玩具或學具,并在家長的偕同或幫助下參照課本第34頁情境圖,準備了一些實物。
教學中,我設計了“激趣引入”、“初步認識圖形的本質特征”、“再次分類認識圖形特征”、“課堂練習”和“總結”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猶如為實現(xiàn)輕教、輕學、輕課堂搭建的一節(jié)節(jié)扶梯,讓孩子們能沿著它們,一步步攀登,最終到達實現(xiàn)教學預設各目標的勝利彼岸。
扶梯搭建第一節(jié):激趣引入,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孩子學習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愉悅的學習氛圍。我從帶上小熊和孩子們一起玩積木,開始了這一課時的學習,讓孩子們對比小熊的淘氣,觀察并思考這些積木中哪些和小熊一樣淘氣?哪些比較淘氣?哪些最乖?繼而讓孩子們在觀察與思考中登上本課時學習的第二節(jié)扶梯。
扶梯第二節(jié):依據積木,依次認識: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并初步感知它們的特點。
當老師倒出積木桶中的積木時,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球最易滾動很活躍,圓柱比較淘氣,能沿著曲面滾動,而當上下圓面先落地時難以滾動,正方體和長方體比較乖。
單是讓孩子獲取以上認識,其實并不難做到,為了突破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能夠正確識別這幾種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我安排了“找一找”、“摸一摸”、“試一試”、“說一說”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了孩子們對這些圖形特點的直觀認識,同時也鍛煉提高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此時出示圖形平面圖,在CAI課件的輔助教學下,幫助孩子成功登上第三節(jié)扶梯。
扶梯第三節(jié):借助課件,抽象出立體圖形的平面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表象思維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圖1是勘查區(qū)某條二維地震測線測井約束波阻抗反演剖面,反映了鉆孔間煤層結構變化情況,對于煤層分叉、沉缺及厚度變化反應較清楚,具有代表性。
課件的輔助教學作用,在此時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學生在課件演示的幫助下,學會了從平面圖中正確辨認這些圖形,明確了對短粗形圓柱和扁長方體的認識,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當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視的。
扶梯第四節(jié):二次分類。
課堂教學進行到這里,教師出示課本情境圖,學生已不難對圖中事物依據圖形特征實施準確分類了,繼而讓學生對自己課前收集的物品加以分類,并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形狀是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打開,課堂氣氛也顯得格外活躍。
扶梯第五節(jié):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我精選了三個內容:
1.猜一猜。教師出示謎語,學生競猜,同時引導學生說理由。
2.連一連,數一數。完成教材第37頁第1題和第2題。
3.小游戲。要求:摸圖形,說名稱;說名稱,摸圖形。
讓學生既感覺課堂氣氛的輕松愉悅,教師也能在學生的反饋信息中適時調整與補充自己的教學,可謂輕教、輕學,整個課堂也顯得輕松自然。繼而,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總結全課,便是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畫上了一個圓滿的教學。
這節(jié)課,從試教到示范,這一路走來,正是由于這些“扶梯”的有效搭建,讓課堂變得輕松自然??偟谜f來,從學生的學情反饋來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由于每節(jié)課面臨的學生群體不同與學生的個體差異,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如課前預設的地方,比如:在試教過程中某學生在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圓柱時,拿出了自己喝水的杯子(杯子上細下粗,它并非圓柱),我通過與多個圓柱杯子與實物的對比,讓學生深刻感知了圓柱上下必須一樣粗細的特點,或許這也算是為學生正確認識圓柱特點,搭建好的一個扶梯吧!在另一節(jié)課上,學生在觀察球體的平面圖時,總是把它說成“圓形”,我嘗試了對比認識、實物觀察、課件演示等多種方法,最終仍有少數同學說它是“圓形”,令我很是苦惱。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唯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充分認識到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我的教學水平,才能讓孩子真正在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活力、魅力和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