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華
(甘肅省臨夏縣坡頭鄉(xiāng)中心小學 甘肅 臨夏 731800)
在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導致最終效果差強人意。因此要積極改善這種局面,采用提問方式實現師生之間互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策略,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水平。
數學的學習是一項認知活動,在這樣的認知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活動中,最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成分是“問題”,提問正是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積極思維活動在教學中的體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頻繁的提出問題,也可以偶爾提一些問題,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有其目的所在,都要成為點燃學生思維的一根導線,讓學生能夠在問題的激發(fā)之下,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為問題的解決尋找到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進行提問,進行師生間的對話,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達成教學目標,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2.1 課堂提問氛圍不夠濃厚。大部分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加之數學課及數學教師相對其他學科而言比較嚴肅,對數學教師產生了一些畏懼,所以在數學課上的提問,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從而使課堂的氛圍比較沉悶。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有些教師常用提問的方式懲罰上課表現不好的學生,造成了學生的壓力和負擔。同時也包括教師沒有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的原因,太過于權威,沒有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這些問題都使課堂上的提問沒有良好的氛圍。
2.2 小學教師在課堂提問的質量較低。在小學課堂上,很多教師不是為了問題而提問學生,有的時候是為了與學生互動,為了營造比較活躍的課堂氣氛,而對學生進行了過多的提問。其中,一些問題設計的過于簡單,沒有挑戰(zhàn)性,會讓學生感到無趣,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有些問題,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提出難度過大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抗拒的心理。而且有時候教師的提問過多,使教學時間減少,也不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2.3 小學數學教師的提問缺少規(guī)劃。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提問實際上也是一種引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一般來說,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提問要放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用來幫助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并且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查。課堂提問也可以在課堂中間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來引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很多教師在提問前,并沒有這樣的規(guī)劃,而是隨機提問,沒有規(guī)律可循,打斷了學生原有的學習思路,給學生造成了很多的不適應感,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
3.2 問點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一方面,學生的興趣點是學生對問題探索與思考的出發(fā)點,教師要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就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興趣點是學生對問題產生思考的觸點,教師要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就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教師在提問問點的設計上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一是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數學經驗發(fā)出;二是可以在提問的過程中運用情感的因素來激發(fā)出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探索欲。例如,在為學生建立時間分秒的概念時,教師在提升上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升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3.2 掌握課堂提問時機和方法,保證問題的有效性。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應用提問教學法,教師應該充分掌握課堂教學當中提問的時機和方法,以此來有效保證問題提出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進行提問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種,有啟發(fā)式的問題、比較式的問題、迂回式的問題、開放式的問題等。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當中應該靈活的引用多元化的提問方式,以此保證提問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課堂提問的時間,在較為合適的時間進行提問,應該善于尋找和掌握課堂提問的方法和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提問獲得更好的效果。
3.3 培養(yǎng)良好的課堂提問氛圍。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數學課堂良好的提問氛圍中起著主導者的作用。一是,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提問情緒。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快樂教學法,并且秉承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及形成正確的提問教學觀。教師的課堂提問,不僅僅是考慮到教師教學的因素,而且還考慮到學生學的因素,并且把引導學生如何學作為提問的核心元素。數學課堂教學提問不是在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是引發(fā)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深度思考。二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提問權。學生不但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體,而且學生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點也會形成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要給予每個學生提問的權利。
綜上所述,提問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拉進師生之間距離,提高在課堂上的默契配合度。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巧妙地應用提問教學法,并且能夠在進行提問過程中,重視提出問題的層次性以及啟發(fā)性,在日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質疑的興趣和熱情,促使學生學會質疑,進而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建立良性的師生互動,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