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紅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忠信中心小學,福建南平 353411)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生活有密切關聯(lián),教師要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意識,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體驗機會。在整合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需要深潛教材之中,整合篩選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促使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狀態(tài);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為學生帶來多種生活體驗;豐富生活化教學實踐,實現(xiàn)學習知識的順利內(nèi)化。教師在教學調查基礎上展開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能為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生活有很多接軌點,教師要深潛到教材內(nèi)容之中,對文本生本思維對接展開教學調研,并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教學調度,以提升教學適配性。學生對熟悉的生活有高度認同感,教師進行教學會更為順暢。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對此要有清醒的認知,根據(jù)教學調查情況確定教學方案,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展開教學,從而贏得課堂教學的主動權[1]。
在備課設計時,教師需要確定教學目標,為學生學習規(guī)劃清晰的路線;在教材內(nèi)容整合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認知。例如,部編本人教版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我學習,我快樂》是關于學習的話題,這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內(nèi)容,教師對此展開教學引導:提及學習,好多同學都會說辛苦甚至是痛苦,怎樣才能感到快樂呢?其實,在我們的學習經(jīng)歷中,是有許多快樂體驗的,只是被你淡忘了,仔細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快樂的學習體驗呢?學生針對教師的問題展開思考討論,并給出了積極回應。有的說:“學習的確有快樂的體驗,解決了一個難題,不僅感覺到快樂,還有滿滿的成就感?!边€有的說:“學習難免要遇到困難,如學習騎自行車的時候,開始總要摔倒,但不久就掌握了技術要領,那份喜悅真是無以言表?!?/p>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針對教材內(nèi)容展開教學,成功激活了學生的生活思維。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歷展開討論,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與學達成更多和諧。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開始后,教師需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學習情境,以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2]。列舉生活案例、設計生活問題、展開生活觀察、再現(xiàn)生活場景等,都能夠給學生帶來最為直觀的學習感受。在列舉生活案例時,教師要圍繞學生關注點展開;在設計生活化問題時,教師要切準學生心理;在組織學生進行生活觀察時,教師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在再現(xiàn)生活場景時,教師不妨借助多媒體手段。
例如,在學習《說說我們的學?!窌r,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信息。當學生看到這些圖片時,立刻明白了:這不是我們的學校嗎?有學生感慨,想不到我們的學校會這樣美。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課堂學習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課堂交流活動,并用“我最喜歡的校園一角”為題展開討論。學生拿到這個話題之后,迅速展開互動討論,課堂學習氛圍濃重起來。有學生說喜歡學校操場,也有學生說喜歡教學樓,還有學生說最喜歡學?;▓@,而且都能夠給出比較合理的理由。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照片發(fā)起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適宜的學習情境。學生對校園最為熟悉,教師給出的話題自然具有生活化意味,學生給出積極回饋,獲得的學習認知也會更鮮明。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培養(yǎng)學生母校情結,對塑造學生道德素養(yǎng)也有積極幫助。
小學生大多喜動不喜靜,對教學活動有主動參與興趣,教師要圍繞學生審美價值取向展開教學設計,為學生準備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之中形成學習體驗。實地觀察、社會調查、信息搜集、案例解析、課堂演繹、對話辯論、實驗操作、公益宣傳、游戲競賽等,都屬于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形式,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進行篩選和創(chuàng)新,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促使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形成嶄新的學習認知。
道德與法治教學有自己的學科特點,教師在教學布設時,需要充分接軌學生生活認知。例如,在教學《生命最寶貴》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nèi)容,然后展開課堂采訪調查,讓學生自主選擇幾個采訪對象,針對愛護生活話題,調查被采訪者在愛護生命的過程中有哪些優(yōu)良表現(xiàn)和不足情況。學生聽說要在班級內(nèi)搞采訪活動,頓時有了參與熱情。教師一聲令下,學生都行動起來。采訪者拋出話題,記錄被采訪者的主要觀點,被采訪者都能夠侃侃而談,采訪活動場面異常熱烈。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為學生布設了現(xiàn)場采訪活動,這是比較新穎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因為有明晰的采訪要求,學生操作不存在任何問題。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形成高頻互動,極大地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
在設計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有拓展意識,要延伸課堂訓練長度,利用多種信息輔助手段豐富教學實踐,讓學生在課外展開生活化學習訓練。社會調查、案例搜集、實踐體驗、實地觀察等都能夠給學生提供實踐體驗機會,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完成學習認知構建?!吧罴唇逃鐣唇逃??!痹诘赖屡c法治教學中全面貫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將學生生活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可以產(chǎn)生強大的促進動力,也可以為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3]。
例如,在教學《安全記心上》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教材相關內(nèi)容,讓學生初步建立安全意識。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課外信息搜集任務:安全無小事,我們最為熟悉的安全內(nèi)容有交通安全、飲食安全、人身安全,如果細化,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安全內(nèi)容需要了解。請你們利用多種信息手段,收集關于安全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以列表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拿到訓練任務后,深入到家庭生活之中,向家長探尋關于安全方面的知識,并利用教輔材料和網(wǎng)絡信息平臺展開信息收集。在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都能夠列出一大堆安全方面的知識要點和防范方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讓學生深入生活之中展開信息收集,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完成了認知內(nèi)化。學生收集信息能力很強,教師一給出要求,學生就會快速行動起來,并能夠收集到海量相關信息,為課堂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學生生活認知積累實際展開教學,整合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布設生活化教學活動、豐富生活化教學實踐等都能夠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對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有更多感知,教師要以此為教學突破口,科學設計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自然構建成生活化教學模式,為學生學科能力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