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淼
(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qū)鎮(zhèn)江小學 吉林 白山 134300)
朗讀是走進文本的一種學習方法,是感悟語言文字魅力的一種方式,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力量。對于剛?cè)雽W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朗讀是打開語文大門鑰匙,能糾正學生的不正規(guī)口頭用語,學會用書面語言與別人溝通。新課改重視朗讀的教學,重視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問題很多,比如:朗讀聲音小的、不愿意張嘴讀的、讀的丟三落四的、讀得快沒有感情的,這些情況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勢必會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我在教學中探究出了提高低年級朗讀能力的方法。
剛上學的孩子,對于語言文字是陌生的,不理解文字表達的意思,更沒有朗讀技巧。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繪聲繪色的范讀是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的最好方法,學生通過聽老師的范讀,能夠直觀的感受朗讀技巧,也能初步感受文本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在備課時,要重視自己的朗讀,要把握好“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朗讀技巧,還要加入適合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中,入情入境的朗讀才能把孩子帶入到文本中來。語文課上,我通過模仿指導其有感情朗讀的最好的最直接的辦法。低年級的孩子模仿能力強,有些孩子把教師讀書時的表情、語氣模仿得惟妙惟肖。所以教師的范讀一定要規(guī)范,在備課時一定要反復練習,使范讀真正成為指導學生朗讀的示范。有聲有色的教師示范朗讀,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課文中的優(yōu)美、準確、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尤其使學生著迷,范讀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態(tài)度,范讀時的鮮明的愛憎,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fā)生共鳴。
想要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詞語感悟能力。每一個詞語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著自己表達的情感。例如:“媽媽”一詞,不僅是一個稱呼,還是“慈愛”“無私”“溫暖”的化身,人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chuàng)造了媽媽。在帶領學生學習這個詞語時,我先讓學生說說媽媽都為你做過什么事情,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媽媽的愛,再讓學生帶著對媽媽的感情去讀這個詞語,學生讀得不再生硬而是讀出了飽含著的情誼。就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領悟語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讀到“陽光”二字,就仿佛能看到陽光從天空灑下來,給大地萬物帶來了勃勃生機;看到“溫暖”二字,心底就會涌起溫暖的感覺。低年級孩子對于詞語的理解不夠,詞語的感情色彩無法詮釋,這就需要老師先讓學生通過情境理解詞語的意思,然后通過情境引導其感受到詞語所表達的情感,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把情感釋放出來,感受到有感情朗讀的魅力。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在學習課文時,每篇課文的內(nèi)容不同,人物性格各異,說話的語氣方式也不一樣。由于所處的情境關系,如果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朗讀,是讀不出感情的。想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應該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才能使學生讀出感情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根據(jù)低年級文章的寫作特點,在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的前提下,再引導學生想象故事的情節(jié),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指導他們把自己就當成是故事中的人物來進行“分角色朗讀”,盡情地去讀把自己的感情釋放出來。我發(fā)現(xiàn)在進行“分角色朗讀”時,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了,而且能很快地把自己融入了課文的情境中,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一文時,學生對小公雞掉入水中這部分理解的不好,沒能讀出著急害怕的感情,我就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危急情境,如果自己就是這只小鴨子,看到小公雞要淹死了,心情會是多么的著急??!同樣小公雞此時的心情又是多么的害怕!就這樣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許多問題馬上迎刃而解,在朗讀課文時更是繪聲繪色。
學生在低年級我們就把語文的底子打好了,以后學習的路就走得輕松了。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規(guī)范的指導,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實效,讓學生愛上朗讀,這樣孩子的情感世界也會變得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