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shù),很難用語言去表達、去描述,而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我感受。小學生對音樂還是處于懵懂的階段,老師最重要的不是教予他們表達音樂的基本功,而是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培養(yǎng)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才是學生學習最根本的目的。在音樂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和感知的主體,老師扮演的是一名引導者的角色,因材施教,由內(nèi)及外,提升小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投入到音樂的世界當中去。
社會的快速進步,可以允許有更多的科學元素進入課堂,多媒體就是可以好好利用的技術(shù)工具。將更多的科學技術(shù)成果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上,不僅僅可以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愉快,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而且有效率,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趣味課堂。除此之外,多媒體的眾多形式對學習音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老師教學只是教授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而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去接觸音樂,因為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音頻、視頻、圖片等,這樣的感受是與老師的描述截然不同的,這是一種更高效的感受音樂的方式。
理論的表達和音樂的輸出對于小學生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比如,當在課堂上教到《冰雪奇緣》的主題曲《Let It Go》的時候,這是一首英文歌曲,如果僅僅通過老師口頭的表達,學生很難對這樣的音樂有很深刻的理解,明顯降低了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但是,如果老師采用了更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里引入了多媒體,不僅讓學生聽到了這首音樂,甚至還可以結(jié)合這部動畫電影,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學生感悟人物,投入到故事當中去,這樣就對這首音樂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習起來就會更加的輕松。
音樂不僅僅是聽覺的感知,還是抽象的生活狀態(tài)的描述。因此,教學不能只教授學生對聲音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對音樂的內(nèi)在感悟,化抽象為具體,用現(xiàn)實具體的事物去體現(xiàn)音樂的主旨。最好的方法就是模擬情景法,不同的音樂反映其相對應的情景,借助情景來教學,實現(xiàn)對音樂的感悟。
比如,當學習到《鋼琴之森》這首鋼琴曲的時候,可以采用模擬情境的方法,僅僅是聽音樂不容易產(chǎn)生共鳴,這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這部同名的動畫作品,學生看第一遍的時候就可以大體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經(jīng)過,也就是知道了音樂的背景,然后讓學生反復地去聽、去看,這就是音樂與情境的相結(jié)合,能幫助學生理解。在聽過幾遍后,讓學生脫離情境,也就是關(guān)掉視頻材料,只是播放音樂,讓學生再去感受這幾首音樂,體會與剛開始聽的時候有什么不同,這時候即使沒有借助視頻的幫助,只是聽按壓鋼琴黑白鍵發(fā)出的節(jié)奏變化的音樂就能想象出音樂的背景,時而舒緩,時而激蕩,畫面也會在學生腦海里一幀幀的播放。這樣模擬情境的方法讓學生不僅僅感知了音樂,還聯(lián)想了背景,提高了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音樂來自于實際生活,音樂不能脫離生活,生活產(chǎn)生音樂,音樂反過來反映生活。但音樂和生活是不同的,音樂是抽象的藝術(shù),之所以稱之為藝術(shù)是因為它所反映的生活是一種感情的表達,而這樣的感情是現(xiàn)實生活無法體現(xiàn)出來的。基于這個原因,要求老師在音樂課堂上要將音樂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與生活之間有著紐帶,這樣的教學之后,下一步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尋覓音樂的存在。
生活中存在著與音樂相聯(lián)系的情境,例如,小學音樂中有《迷路的小花鴨》這一首作品,音樂內(nèi)容淺顯易懂,講述的是一群花色的小鴨子在水中游來游去不知去向,迷路不能回家的情境,學習這一首歌曲的時候,進行一次課堂交流討論,讓學生描繪出自己見過的小鴨子在水中游泳的姿態(tài),是不是和歌曲里描述的一樣。生活中沒有此種經(jīng)歷的學生,可以課下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公園、動物園里去觀察實際生活中小鴨子的一舉一動,腦海里想著音樂感受生活是否是不一樣的感覺。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習音樂的興趣,還提高了對生活的興趣,豐富了現(xiàn)實生活。
綜上所述,學習音樂對小學生來說極為重要,因為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感悟認知能力,豐富了生活。而老師的作用就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利用多元化的工具,把多媒體導入音樂課堂,實現(xiàn)學生視覺和聽覺的相結(jié)合。另外通過情景化的教學模式,讓音樂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了解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要想讓學生真真正正地喜歡上音樂以后能夠更深刻感受音樂,現(xiàn)階段要激勵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打造輕松并且有實際意義的音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