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連
(安徽省天長市仁和小學 安徽 天長 239300)
當學生能做到自主學習時,說明這類學生已經(jīng)達到了個體自主性的目標。個體自主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學習方面,還會體現(xiàn)在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等方方面面。當學生在性格、習慣等方面做到自主的時候,也會促進學生學習上的自主。各個方面的自主性會相互遷移,相互影響,最終達到共贏的狀態(tài)。如果學校建立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的人才目標體系,就會在整個學校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學生和教師都會朝著這個目標而去努力。學校還可以給教師提供一定的培訓,這里的培訓主要包括自主學習的理論和經(jīng)驗分享。定期的培訓制度能幫助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有經(jīng)驗的教師進行交流和互相學習,讓教師不再苦于閉門造車。這里的培訓可以是理論上的培訓,也可以是具體案例分析的培訓,甚至是經(jīng)驗的交流會。無論如何,這些都將能促進教師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僅僅只局限于語文課堂上,還可以通過其他學生真正感興趣的課程來影響學生。比如,很多學校有探究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就拿探究型課程來說,每一本探究書里面的內(nèi)容涉及到的內(nèi)容都與我們學生息息相關(guān),主題就能吸引學生。這類課程的學習應(yīng)該是輕松而愉快的,教師可以在班里分好小組,每一組的學生“認領(lǐng)”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然后在課前準備一兩個星期,在這一兩個星期里,學生可以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來收集一些資料。其實,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還鍛煉了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學生在其他課程里學習到的一些方法也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學校對學生自主性的評價方式應(yīng)該是全方位的,而不僅僅局限于試卷上的得分。比如,動手能力、音樂能力、數(shù)字計算能力、語文閱讀識字的能力等等。就像上海實行表現(xiàn)性評價一樣,學校會在學期中旬對學生有一些考察。有的學校會檢查孩子是否具備了疊衣服、做家務(wù)等生活技能;有的學校會考察學生的數(shù)學計算能力;有的學校會考察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能力。這些方面能做好了,一樣能得到很高的評價,而這項評價在學期末的評價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正因為如此,家長和老師也會重視學生這些方面自主性的培養(yǎng)。
在大部分的學校,教師和學生各司其職,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管理,但是學生卻沒辦法體會教師的角色和學校管理者的角色。這種管理方式讓學生沒法對學校文化有更好的認同感,也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學??梢栽O(shè)置“校長小秘書”、“教師小秘書”等職位,更可以設(shè)置“一日班主任體驗日”等類似的小節(jié)日。學生通過與校長一日的相處,感受校長每天工作的環(huán)境,工作的節(jié)奏,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一定能得到很大的鍛煉。學生會明白,即便是學校的校長,每天依舊有很多的本職工作要去完成,要處理很多的人和事,甚至在空閑時間還在學習。所以作為學生更應(yīng)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我約束。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自主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要求學生能達到絕對的自主。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質(zhì)疑:提倡自主學習是否意味著就不需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了。事實上,在學校教學中,絕對意義上的自主是很難實現(xiàn)的,提倡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二者本身并不是矛盾的。主要是因為教學過程既需要學生的自主建構(gòu),更需要教師的正確引領(lǐng),只有將這二者統(tǒng)一,才能往共同發(fā)展的目標去前進。唯一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師應(yīng)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所有的一線教師只有在這條路上不斷地探索,才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作為一種高效優(yōu)質(zhì)的學習方式,小學生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是這樣的能力需要在學校、家庭,以及學生共同的努力之下才能實現(xiàn)的。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指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