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葉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第四中學,甘肅靜寧 743400)
高效的政治課堂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學生成了課堂主體,而教師只是學生的指導者,課堂的決策者。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適應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與學習中來,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在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種單向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導致學生無法產生興趣和主動性[1]。而且有的教師為了教學進度,教學的內容過多,學生需要消化的知識點太多,無法思考,不能及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對知識點只是片面地理解,導致課堂效率很低。
很多政治課堂遵循的教學方式都是回顧上節(jié)課知識點—講解本節(jié)課內容—課后背誦,整節(jié)課教師都是在講臺上講解教材,沒有多樣的教學載體,也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同時,對知識點的講解完全按照教材上來,也沒有引申或者補充說明的內容,對一些不好理解的內容也沒有額外的解讀,導致學生無法理解,覺得政治課堂枯燥無聊,提不起學習的興趣。
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較為重視課本知識的背誦程度,在課堂中會畫出重點讓學生背誦,以期學生在考試中獲得較高的成績。但是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缺少了對生活感悟的融入,使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過于空、大,無法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導致學生認為政治是在生活中沒有體現的科目[2]。
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發(fā)揮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想法和感受,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問題,創(chuàng)造出一個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交流的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自行學習15 分鐘,學習完之后與同學進行討論。其次請學生上講臺為大家講講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看法,讓學生扮演教師講解某個知識點,這個過程在10 分鐘左右。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做出總結,補充學生的漏洞,更正錯誤的地方,再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做一個籠統(tǒng)的概述。這種學生主導課堂的形式,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充滿活力,從而更準確地把握重難點知識,同時教師也能直觀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大幅度地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信息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漸漸地進入了校園,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載體。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喜好,進而對教學方式進行整改,用新的教學方式來呈現課堂內容,將信息化與教育極大地融合在一起,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例如,在教學《擁有財產的權利》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視頻,如CCTV-12 社會與法頻道中《法律講堂》《法治在線》等節(jié)目中有很多類似的案例,讓學生通過觀看實際案例,明白法律的規(guī)定以及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載體,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政治的教育不僅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中的試題,更多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學會做人處事,端正人生態(tài)度,做一個愛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合格公民[4]。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心有他人天地寬》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參加義務勞動,如幫助孤寡老人、體會清潔工的辛苦等各種活動,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待人處事習慣,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再如,在教學《責任與角色同在》一課時,教師給學生留下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思考自己一直都扮演著哪些角色,每個角色都需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學生通過實踐、觀察、思考,總結出自己都扮演著子女、朋友、學生、公民、消費者等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擔贍養(yǎng)父母、幫助朋友、努力學習、愛國守法等不同的責任與義務,從而明白了自己需要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的人。
政治課是關于思想啟蒙類的課程,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它涉及初中階段學生難以理解的一些人生理論,因此,教師不能只顧概念的解讀,還要利用一定的故事或者課外知識對其進行一定的解讀,促進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對于課后的引申解讀,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集體參與進來。例如,舉辦政治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從中感知到政治理論課的魅力。或者帶領學生進行一些歷史景點的參觀,再加上歷史故事的解說,使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理解。教師應從學生感興趣的點來豐富和解讀整個政治課程,而不是只講解教材中的固有知識。
初中政治課程并不是其他文化課的附屬,而是促進初中階段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必要課程。因此,學校和教師都應該深刻意識到政治課程的重要性,同時積極地構建高效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師要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融入社會,參加社會實踐,從實踐中得出真理。教師應通過多舉措的教學方式,構建更高效的初中政治課堂,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