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濤
(四川省鄰水中學語文組 四川 鄰水 638500)
有位專家打過這樣一個比方:語文學習好比一棵樹,文言文學習是這顆大樹的根須,現(xiàn)代文學是枝葉。眾所周知,“根深才能葉茂”。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僅是教與學的重點,更是高考的重點:狹義上講,新課標3卷文言文試題9分的選擇題再加上10分的翻譯題,總共是19分;廣義上來說,古詩詞鑒賞及名句默寫也會涉及文言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文言文占據(jù)了語文試題的“半壁江山”。但是,文言文翻譯一直是眾多學生最為頭痛的,也是整張高考試卷中得分率較低的一道試題。文言翻譯,成為了一只吃分的考虎。
其實,文言文閱讀雖然是重點,但本不該是難點。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材就是個例子?!蔽难晕脑囶}最突出的特點是“考題在課外,考點在課內”。分析歷年來的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考查,無一不是來源于課內,考點的設置,大都可以從教材中找到“原型”。以2016年高考翻譯題為例:
①新課標Ⅱ卷:“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其中,“啖”字譯為“吃”,來源于《鴻門宴》的“切而啖之”。“示”譯為“給……看”,來源于《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現(xiàn)在所說的“游街示眾”中的“示”字也是此意;
②新課標Ⅲ卷:“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其中的“讜”是“正直”的意思,今天還有詞語“讜言”,即“正直的話”。其中的“如”譯為“按照”,來源于《蘇軾傳》中的“如惠語以讓單于”一句;
③山東卷: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其中“獨”譯為“難道”,來源于《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獨畏廉將軍哉”……
由此可見,文言文翻譯題中所涉及的關鍵字詞,大多是“換湯不換藥”的考查教材知識。因此,我們只要精熟教材上的文言文,在考到某一字詞或句的翻譯時,便可聯(lián)系與之相關的教材舊知識,將其意思代入新的語境中,句子通順、完整,則證明翻譯正確。我把這種翻譯方法簡稱為“以舊代新”法。
比如:1:翻譯“鞏俾其徒相推擇,以次補之”。(3分)《曾鞏傳》翻譯步驟如下:
a:先找出人名、地名、官名等不譯的專有名詞,排除干擾。本句中“鞏”即“曾鞏”,人名不譯。
b;再抓分值,明確有幾個關鍵點。3分提示關鍵點少則1個,多則兩個,在本句中是“俾”“以次”。
c:聯(lián)系詞語“俾眾周知”得知“俾”可譯為“使”;聯(lián)系《荊軻刺秦五》中“以次進”,得知“以次”可譯為“按照次序”;
d;將其意思逐一代入句中,連綴成句。譯為“曾鞏使他的門徒相互推薦選擇,按次序補任職位”,句子通順、完整、翻譯正確。
再如:2:翻譯“耽每略,從數(shù)百騎,往往入納境,納大喜?!?5分)《賈耽傳》
a:“耽”即“賈耽”,人名不譯;“納”是人名,即“李納”,從“納大喜”一句可以推出,也不譯
b:“5分”提示關鍵點少則3個,多則4個,在本句中分別是“畋”,“從”和“往往”。
c:聯(lián)系詞語“畋獵”,得知“畋”譯為“打獵”;聯(lián)系《鴻門宴》中“旦日沛公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得知“從”譯為“使……跟從”,是動詞的使動用法;而“往往”,則聯(lián)系《游褒禪山記》中的“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可譯為“常常”。
d:將其意一一代入句中,連綴成句??勺g為“賈耽每次打獵,都使幾百騎兵跟著,常常進入李納的地盤,李納很高興”。
此外,文言文中有一詞多義現(xiàn)象,因此,在運用“以舊代新”法翻譯的同時,必用“聯(lián)系語境”法來檢驗翻譯是否正確。比如:“宋屯兵河外,饋運不屬……繼勛扼兔毛川,援送軍食,師乃濟。”(其中,“繼勛”是人名,“兔毛川”是地名。)本句中的“濟”字就是一詞多義,常見意思有:
a.救助。例如:懸壺濟世。
b.渡河?!稜T之武退秦師》:“朝濟而夕設版焉”。
c.成?!度龂尽な駮は戎鱾鳌罚悍驖笫?,改以人為本。
d.停止?!痘茨献印ぬ煳摹反箫L濟。
“師乃濟”的“濟”到底聯(lián)系哪個舊知識,作何解釋,就需聯(lián)系語境:宋屯兵在河外,運送糧食連接不上,而張繼勛援助送給人軍隊糧食,說明軍隊糧草不足,遇到了困難,所以應聯(lián)系“懸壺濟世”這個成語,“濟”譯為“救助?!薄皫熌藵本鸵g為“軍隊才得到了救助”。若只聯(lián)系自己熟悉的教材舊知識,“朝濟而夕設版焉”,很容易將“濟”字誤譯為“渡河”。
綜上所述,可得出兩個結論:
①翻譯題中所涉及的關鍵點大多來源于教材或今天仍在使用的某些詞語,尤其是成語。
②運用“以舊代新”法翻譯時,需用“聯(lián)系語境”法來檢驗翻譯是否正確。
新課標下的高考,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在試卷中的分值很大?!耙耘f代新”法能使文言翻譯變得更加準確簡捷。當然,文言翻譯方法眾多,在具體運用中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根據(jù)翻譯需要靈活運用。但無論運用哪種方法,只要在復習中注重成語的積累(積累成語,可謂是一舉兩得:既有助于文言翻譯,又有助于做好成語使用題),尤其要重視教材,精熟教材上的文言知識點,相信定能從容應對高考對文言文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