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錫 李潔麗
(1.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勒流育賢實驗學校,廣東佛山 528322;2.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倫教仕版奮揚學校,廣東佛山 528322)
閱讀是熏陶、塑造良好人格的最好方法,是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1]。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教學的重要補充,已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認為,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應建立適當的閱讀制度,并將這一制度落到實處。
教師可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組織學生進行“換書”活動,學生之間交換書籍,對交換最頻繁的書籍進行投票,在班級里開展“我最喜愛的書籍”評選活動;每天利用課前2 分鐘進行好書推薦,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每周利用閱讀課舉行讀書活動;每學期邀請校內外專家、作家、編輯到校舉行講座。此外,教師還可向家長發(fā)送《親子讀書倡議書》,引導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當今社會,互聯網發(fā)展、手機普及,使好書有了更多的傳播途徑。但是,被推薦的圖書不一定都適合學生閱讀。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具備甄別能力,做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博覽群書,幫助學生尋找適合閱讀的書目,只有這樣,才能成為閱讀的點燈人,照亮學生的閱讀之路。教師向學生推薦圖書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推薦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好書;二是推薦獲得過國際或國內大獎的書;三是推薦學生喜歡的書。教師可以根據上述原則為學生推薦圖書。確定了推薦的書目后,教師制作推薦書目表發(fā)放給學生。
第一,教師應向學生和家長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做好課外閱讀的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敝挥屑议L和學生認可課外閱讀,才會用心投入其中。所以,打好“思想戰(zhàn)”至關重要。第二,教師可組建學生家長群,便于閱讀打卡環(huán)節(jié)的開展。
(1)每天堅持打卡,節(jié)假日不間斷。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進度,作階段性評價,同時采用多種方法鼓勵學生,堅持每天閱讀打卡。
(2)打卡內容。打卡內容應包括學生姓名、閱讀日期、閱讀書目、閱讀起止頁碼和本次閱讀的主要內容。例如,在筆者執(zhí)教的班級,通過微信群可以清晰地知道每位學生的閱讀情況。同時,教師可以對個別概括不到位的學生進行及時點撥。
閱讀頁數的規(guī)定要參照學生個體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教師應了解班里每個學生的閱讀情況,因材施教,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閱讀小組。不同的閱讀小組會接到不同的閱讀任務。簡言之,能力強、興趣濃的小組,會接受難度高的閱讀任務,相反,能力有待提高的小組,接到的閱讀任務會較輕。
為何需要學生在打卡時概括閱讀的主要內容呢?對主要內容進行概括,是高年級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之一。而從學生目前的表現來看,其概括能力有待提高。通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教師便能得知這些章節(jié)的大概內容,教師翻開相應頁碼,就能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此外,當所有人一起展示自己的閱讀打卡內容時,可以讓后進生學習借鑒,化為己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個別“小懶蟲”由于懶散,奉行“拿來主義”,直接復制同學的成果,教師必須提醒打卡監(jiān)督員密切注意這一問題。
學生每看完一本書,就可以到教師那里接受“考核”,考核的內容可以針對書中的問題,讓學生做簡要回答。例如,學生看完了《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探險類書籍,教師可以提問:“你覺得《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這兩本探險類的書有什么不同?”
閱讀打卡可分為微信打卡和紙質打卡。微信打卡,即在班級閱讀打卡群內進行打卡。紙質打卡情況是針對父母下班較晚,或學生不方便使用手機打卡而采用的一種打卡方式。通常情況下,學生當日沒有打卡,可在第二天通過紙質打卡的方式“補作業(yè)”。
(1)閱讀打卡也有考勤制度。教師可專門安排一名責任心強的學生,對其他學生的閱讀打卡進行監(jiān)督。監(jiān)督員每周一都要到教師那里領取新一周的打卡登記表。登記表上有全班學生的姓名,同時附有本周的日期。當學生打卡后,監(jiān)督員會在相應的日期下打“√”,如李某,對應3月20日這一日期下打了“√”,說明李某3月20日進行了閱讀打卡。打卡時間為全天,每天晚上9 點前結束。個別較晚打卡的學生,可以在第二天早上告知打卡監(jiān)督員,進行補打卡。
(2)對不按時打卡的情況處理。如果學生沒有及時打卡,就會收到監(jiān)督員開出的“閱讀打卡告知條”(閱讀打卡告知條由教師事先統一打印好,有固定的格式),告知條上注明該生的閱讀表現,最后要求家長在該告知條上簽名,以便家長監(jiān)督。
在學生還沒有形成閱讀習慣時,適當的獎罰有利于鞏固閱讀習慣。
(1)設置每周“閱讀之星”獎項。閱讀之星是每周看書頁數最多的學生,要求其閱讀概括內容獨到、精準。
(2)設置閱讀考級制度。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把閱讀等級分為6 個等級,分別對應不同的學生。學生考核合格后分別獲得稱號“一級閱讀小書生”“二級閱讀小書生”“三級閱讀小書生”“四級閱讀小學士”“五級閱讀小碩士”“六級閱讀小博士”。各級別均以規(guī)定的閱讀量、閱讀書目和應完成的讀書筆記為主要考級依據。經考核合格后,教師為學生頒發(fā)等級證書,證書的顏色分別為赤、橙、黃、綠、青、藍,并在證書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學生喜歡的圖案,激發(fā)學生保持閱讀興趣。
經筆者嘗試后發(fā)現,閱讀“打卡”可以起到督促學生每天堅持閱讀的作用,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閱讀打卡只是一種“制度”,一種監(jiān)督機制。要想使學生的閱讀水平有更大的提高,教師必須要在閱讀策略的探索上下一番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