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有效的提問不僅能讓學生快速理解與掌握老師所教知識,還能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達成教學信息的雙向反饋,在拓展學生智力、啟發(fā)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氛圍等多方面都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為此,本文先對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的作用進行了分析,然后從通俗易懂的提問、情感性提問、懸念提問、重點提問等方面著手,探討了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的作用
(一)教學反饋
提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教師及時接收到良好的教學反饋,及時對教學中的策略進行調整,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有效。比如,當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沒有什么反應時,教師就需要放慢教學節(jié)奏,或者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以便于課堂教學順利推進,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增強學習能力
提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當教師提出難度較大的問題時,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與表達見解,其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及表達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就能達成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而當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提出問題,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自尊心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的策略
(一)通俗易懂的提問
在小學語文提問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將提問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就不能隨意提問,而是要先對教材文本進行解讀,在明確重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進行通俗易懂的提問,這樣才能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提問中不斷提高學生思考與回答問題的熱情。除此之外,針對那些原本較為抽象的知識,教師要化抽象為具體,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既然春天這么難找,你們要不要幫幫他們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進入到回憶及想象中,有的學生回答“春雨”,并描述那應該是春天的腳步聲;有的學生回答“小麥”,并描述那應該是春天的氣息;等等。這些回答都是圍繞著“找春天”展開的,他們的表述都是在親身體驗及想象的基礎上總結而來的。這樣通俗易懂的課堂教學中,不僅為課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課文的主旨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二)有情感的提問
評價教師一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如何,除了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外,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及學習狀態(tài)。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感提問是極為重要的,教師要借助情感提問,讓教與學都處于有感情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中彩那天》時,教師就可以這樣提問:“你們誰有過中獎的經歷呢?中獎之后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出現(xiàn)幫助朋友買彩票中獎的情況,我們應不應該還給別人呢?”這種提問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能夠將學生帶入到情感學習狀態(tài)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學生成為了情感學習的主體,他們進行快樂而深刻的學習,自然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設置懸念性的提問
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設置懸念性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參與到認真閱讀課文中,以期能夠找到正確的答案。比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里誘惑人的魚是指什么?這和小主人的釣魚有什么關系嗎?”這樣的懸念性提問,必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對課文主旨的思考與探究之中,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白“道德”的內涵。此外,當學生思考或回答問題偏離主題,或者久思不解時,教師都需要再調整設疑的思路,以此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確保將懸念提問的教學引導作用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四)圍繞重點提問
想要將提問教學的最佳效果發(fā)揮出來,就需要尋求問題與目標的最佳結合點,圍繞主線進行突出重點的提問,以便于將教師的教和問轉化為學生的主動學與思,取得更為顯著的提問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跳水》時,教師可以圍繞“船長以要開槍的方法來逼小孩跳水”這部分內容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對船長的想法進行理解。教師可以這樣提問:“船長的方法是否好呢?如果換成是你的話,你會想到哪些辦法呢?”這種圍繞重點的提問,教師采取的是“引導判斷—引導發(fā)散—比較理解—歸納總結”的方法,既能夠達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及情感的教學目的,又能給學生提供多角度深度發(fā)散思維的機會,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每節(jié)課的時間雖然有限,但通過提問,能使學生掌握無限的知識,課堂教學需要提問這一“催化劑”,以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