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宇 臺州市黃巖區(qū)少年兒童業(yè)余體校
全神貫注的瞄準,做到忘我境界,才會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樣的一個運動項目,在比賽時情緒的波動可能影響動作的準確性和協(xié)調性。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是平時訓練的重要內容,然而由于比賽條件和訓練條件的不同,所以很難針對性地輔導。在比賽中主要還是依靠運動員自己去調節(jié)。下面通過討論賽前心理和賽時心理問題的產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以及心理自我控制的意義,從而克服比賽時不良的心理反應,提高射擊成績。
本文以浙江省射擊隊男子慢射一線隊員為研究對象。
本文擬采用文獻研究法(參閱有關心理學理論書籍)、專家論證法、心理實驗法等作為論證方法。
心理狀態(tài)是個體受內外環(huán)境的強烈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變化,看似無形,實則存在。本文研究的有關影響運動員比賽成績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賽前心理和比賽時的心理。
1.賽前心理
比賽前的心理對比賽的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jù)調查顯示,賽前心理主要有穩(wěn)定性和不穩(wěn)定性兩種。穩(wěn)定性主要是指對比賽有充分的認識,有良好的態(tài)度和清楚自己的比賽目的和目標。這種狀態(tài)能有助于比賽的發(fā)揮和成績的提高。不穩(wěn)定的主要表現(xiàn)為,緊張狀態(tài)、漠視狀態(tài)、盲目自信狀態(tài)。緊張主要表現(xiàn)為時??紤]個人得失,緊張、焦慮,情緒不穩(wěn)定或者是低落,缺乏自信,不想比賽,生理機能下降,體力下降,處于消極狀態(tài),不利技術的發(fā)揮,是競賽取勝的阻力,必須加以調整。漠視主要表現(xiàn)在無法正確面對比賽的來臨以及出成績的事實,漠不關心,無關緊要的樣子,導致比賽時無法達到全身心的投入,從而影響表現(xiàn)。盲目自信主要表現(xiàn)在把自身的能力和成績看得太過突出,以致于看不到別人的優(yōu)點,同樣無視自己的缺點,最后導致真實水平無法得以體現(xiàn),往往這種心理才是最可怕的,它會直接使一些原本優(yōu)秀的選手產生不安和失敗的情緒。
所以,賽前心理作為重要的心理狀態(tài)直接影響成績的好壞,每一位選手都應該建立起正確的心理導向,正確的心理目標定位和結合自身特點做好技術準備。
2.比賽時的心理
情緒影響運動員的肢體平衡性,通常在賽前緊張的狀態(tài)下,運動員肢體活動也容易受到心理反應刺激,而肢體震顫不能穩(wěn)定,情緒的波動牽系肢體的波動,通常比賽中運動員經常出現(xiàn)緊張情緒,在生理上發(fā)生系列的變化,如腎上腺素突增、患者機體內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患者意識障礙等,部分運動員在比賽中有一定的固定心理應激感受,想起某個悲傷時段的情境就出現(xiàn)頭腦轟鳴等問題,部分運動員在比賽中突然頭腦一片空白,運動不受大腦控制,肢體動作變得僵硬,由于過分緊張、注意力不能集中而使得運動員的能力難以充分發(fā)揮,部分運動員在臨近比賽的時候,會出現(xiàn)呼吸突然的急促、血壓上升或下降等,若無法突破心理障礙,將會導致運動員無法正常參與比賽,而存在心理壓力。
因此,在比賽時建立充分的自信心時非常必要的。自信并非空穴來風,它依賴于你自身的實力和比賽時的應激反應的調整。人生志向,人生方向,決定了人生態(tài)度。這也就充分地說明了,一個人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行為模式,決定了他的成敗與否。自信是正確的自我分析,自信是正確的價值取向所致的生存姿態(tài),自信是賽時心理狀態(tài)最好的調劑品。
1.加強賽前心理準備
加強賽前心理準備是運動員克服比賽前不穩(wěn)定心理的主要方法。
賽前心理準備的目的:增強心理穩(wěn)定性及適應性,以保證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的形成,使運動員在各種復雜的比賽中能發(fā)揮身體、技術、戰(zhàn)術的最高水平。
賽前心理準備的內容:明確比賽目的。確定適宜的目標。結合實際,制定適宜自己的、切實可行的目標是十分必要的。
激發(fā)良好的比賽動機。在清楚認識到比賽目的和比賽目標的同時應適宜的調整好比賽動機,要清晰地明白并不是每場比賽都是人生的轉折,也不是每場比賽都是成功的起點。良好的比賽動機是心理狀態(tài)健康的關鍵。
調整心理狀態(tài)。這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心理狀態(tài)是由心理負荷決定的。心理負荷是指人做練習時所承受的心理負擔量,一般包括認識、情緒、意志三方面的負荷。心理負荷是可訓練的,本文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原則和方法:超量原則,可逆性原則,負荷的最大化與合理化的平衡方法,因人制宜原則。
超量訓練如同突破極限,如同一個人平時的飯量就是一個饅頭,而在平時的訓練中,為了增重吃一個半饅頭,一開始感覺比較撐、吃不下而難受,逐漸就適應了一個半饅頭的飯量,再讓其吃一個饅頭的時候,運動員就感到十分輕松,逐步地還能達到兩個饅頭的飯量,運動中通過超量訓練,使得運動員在原本的運動負荷下超量運轉,此時應酌情增加運動負荷量,而不是直接加大負荷,可能會導致運動員“撐死”,通過循序漸進的科學比例超量模式,可促使運動員的心理自控能力提高。
運動員在適應心理負荷時,如同攀登階梯,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二樓的時候就需要暫歇,當喘息變得規(guī)律起來,再接著上三樓,機體功能也隨著往上攀爬而逐漸的提高,這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并非三兩日之功,可逆性原則訓練模式,就是在刺激了運動員的身體后,進行一段時間的調整適應,而后進行繼續(xù)刺激的循環(huán)過程,這樣既能夠通過負荷的增加,使得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攀升,又能夠在負荷加重后避免運動員產生機體損傷,通過此類的心理負荷承載模式,能夠短期給予運動員高強度心理訓練并使得運動員自體恢復力增加。
因材施教也就是因人制宜的教學模式,一般來說,運動員的年齡、訓練方式與承載負荷的能力等均有所差異,在訓練中難以完全針對運動員構建針對方案,但也可以八九不離十的基于運動員的個體特征進行指導,因材施教是其他所有教學原則的前提,各項訓練或者心理創(chuàng)新磨煉方式,都需要在針對運動員情況的基礎上施行,而不能脫離運動員的本身生理、心理表征去訓練。
平衡訓練是在基于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展開比較貼合運動員生理表征的一種運動模式,期間應測評運動員的心率變化等,對運動員產生心理負荷、具有心理壓力的具體問題展開分析,給予訓練調整,此訓練模式有選擇性,可依據(jù)運動員在不同時間段的表現(xiàn)進行平衡轉移。
最后是提高戰(zhàn)術意識以及收集比賽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制定相應的方法。其中提高戰(zhàn)術意識非常的重要,這也是針對比賽信息等資料收集情況作出的相應的調整。
2.比賽時的心理自我指導
自我指導是從運動員自身的角度進行心理問題對抗的方式,通常來說,無論外力如何干預,最終還是需要運動員自我調整,尤其是對運動具有一定壓力、容易受生活情感影響的運動員,更需要自我放松、自我糾正。可引導運動員在心理暗示的模式下,展開自我的評估,如引導運動員不想成績、摒棄雜念、只想著動作方式等,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肢體活動上,可給予運動員比較獨特的心理放松形式,此時要針對運動員的生活特點與習慣等,如在比賽緊張時輕哼兒歌、在賽場上回憶同伴的支持語錄等,將戰(zhàn)術、戰(zhàn)斗力與心理活動結合起來,卸除運動員心理上的重擔。
射擊項目是受心理因素影響極強的項目,在比賽中確實有很多平時訓練水平高的運動員由于情緒緊張,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差而功虧一簣。心理自我控制強的選手往往能在比賽中較好的發(fā)揮,甚至超水平發(fā)揮。
比賽時心理自我指導其實就是緊張情緒的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射擊運動并不需要聯(lián)合活動,在獨立的運動中,運動員應構建屬于自己的運動風格,將平時的訓練水平表現(xiàn)出來,盡可能穩(wěn)定發(fā)揮,由于射擊運動員并無對手,全靠自己的發(fā)揮,所以應降低運動員對自己的期待感,部分運動員總想要在賽場上一鳴驚人,反而給自己帶來無窮壓力,連平時的水平都射擊不出來,應引導運動員穩(wěn)步前進,同時對于自卑的運動員,應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每一場比賽都是新的開始。
要讓選手正確對待比賽壓力,對自己的期望要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不能高不可及,外界的期望也要堪稱動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負眾望。要把注意力指向比賽的過程而不考慮比賽的結果。
努力適應比賽環(huán)境,不能過多地苛求其他條件。一般來說比賽條件是基本對等的。改變環(huán)境不是運動員的事情,有困難大家都有,要立足于自己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變被動為主動。同等條件下誰的意志堅強,誰能多打一環(huán),誰就有成功的可能。優(yōu)秀的射手必須善于在逆境中搏斗,在逆境中扭轉局勢,這是我們每個運動員應該具備的品質。
學會集中心理訓練的方法能有效的幫助解除心理壓力,緩解心理狀態(tài)。如自律訓練法、逐漸放松法、呼吸調整法、握手放松法等。在比賽中: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動作上,發(fā)現(xiàn)自己注意力轉移時能及時收回,發(fā)現(xiàn)自己緊張時可以采用平時學會的放松法和其他心理調節(jié)手段進行緩解。
通過運動員比賽前和比賽時心理問題的研究,得知心理自我控制的意義以及如何實現(xiàn)自我控制。
1.心理自我控制的作用和意義
人有欲望,很難做到雜念全消,運動員正是過于重視運動成績,或者對別人的期待過于在意,導致心理上的包袱難以卸除,運動員只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具有射擊專項運動心理素質,才能夠在比賽中不受心理問題所困,反而在心理支持下得到滿意的結果。從以下幾個角度看心理訓練的意義,可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補償。首先,心理自我控制能夠促使運動員不受情感左右,有一定的心理自控意識,從意識出發(fā)構成心理控制思維、活動,找到適應自我的心理調控模式,促使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與專業(yè)素質都得到完善。而后是結合運動員個體性格、能力、興趣等角度,進行有動機的、有特點的、有個性化的射擊運動形式,促使運動員專業(yè)訓練的過程中情感調控、情緒調控能力提高,不僅有助于運動員的專業(yè)能力提升,同時有助于運動員生活品質的提高。接著是對射擊運動員技能的鞏固,心理訓練可以成為運動訓練的支撐,而運動訓練中運動員的心理也自然不斷強韌,通過心理自控,可推動運動員的技能潛力挖掘。最后,克服心理障礙。
2.實現(xiàn)自我控制
運動員只有適應運動的環(huán)境、比賽的環(huán)境等,才能夠促使心理作用與生理作用相互協(xié)調,結合運動的行動軌跡進行心理問題的針對測評,通過心理活動的不良表現(xiàn)而進行肢體協(xié)作的不足反思,可強化運動員進行能力高低、成績優(yōu)劣的自我認知。第一,運動員應具有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既不能太過興奮也不能太過無所謂,第二,運動員應有一定的心理反應能力與承受能力,在比賽場景發(fā)生改變、比賽受到干擾時,能夠及時進行自控,使得訓練與比賽都能夠穩(wěn)定進行。訓練中可進行模擬操作,最好能夠還原比賽的場景、氣氛等,還應結合比賽規(guī)則、裁判模式進行演示,使得運動員掌握更多的經驗,在比賽模擬的時候可讓運動員做好自我準備,進行比賽的過程演示,避免在運動員壓力較大的時候演示比賽,避免引起運動員的心理應激。
射擊訓練應堅持心理訓練和技術訓練想結合,掌握并熟悉地運動心理技能來實現(xiàn)心理控制,消除比賽中不利因素,穩(wěn)定心態(tài),在比賽中發(fā)揮優(yōu)秀的水平。
射擊運動員心理素質,個性特征,以及對心理的有效自我控制,與運動員形成射擊動作自動化及獲得好成績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因此,在射擊運動的訓練中,應遵循射擊的規(guī)律和特點同時結合運動員的心理,在技術訓練中加強運動員心理自我控制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