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 張婷婷
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是人的教育,我們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就要重視從小對他們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因此,我們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就要重視落實教學的“育人”功能。因為學生的語言基礎(chǔ)和運用能力不足,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利用形式多樣的故事,讓孩子接觸和了解語文、生活和大自然。那么我們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故事化教學呢?
著名特級教師斯霞老師對我們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提出這樣的忠告:語言、文字、思想、知識不是孤零零地分別教給兒童的。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他們首先要突出識字關(guān),而我們的教材是對拼音教學,之后進行識字教學,即讓學生認識造字的幾種類型,特別是象形字和會意字的學習,獲得識字的方法和能力;而中高年級的閱讀學習的基礎(chǔ)也是先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但是,單獨地去教學生認識、記憶一個一個的字,學生就會感到枯燥,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故事教學的方法。如二年級下冊識字1詞串識字教學中,我們先和學生一起去認讀這些生字詞,然后讓學生說說這些詞語都是什么樣的詞語。如此,師生交流得出“春節(jié)吃餃子”“春節(jié)去拜年”“清明去掃墓”“清明去踏青”“端午吃粽子”“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月”“中秋節(jié)吃月餅”等。這里,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節(jié)日的習俗的認識,我們可以讓學生談?wù)勛约涸诖汗?jié)、清明節(jié)等做了哪些活動,有什么樣的經(jīng)歷?而我們老師可以適當補充一些這些節(jié)日的故事,如此,課堂的學習風味濃厚,學生也愿意去認識這些生字詞,同時對這些詞語背后的生活意蘊也理解和接受。
當然,我們在識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講故事。先讓他們將一些詞語進行連串起來,從而把識字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當然,我們要有效和充分的使用教材,讓他們在認識詞語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教學的彩圖展開聯(lián)想,引導他們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引導他們建立文字符號、聲音、語義的聯(lián)系。當然,采用故事教學能夠讓學生較好地掌握生字詞,獲得詞匯量的積累。
閱讀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內(nèi)容,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篇章閱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閱讀學習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對語言的使用,對篇章的結(jié)構(gòu),對作者在文章要表達的情感等有所感知和理解。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給出了一些指導: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能夠讓學生在向往美好的情境中感受自然,體悟生活,從而對自然和生命以及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在閱讀中思考,在交流中感受生活。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將閱讀內(nèi)容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在能夠接受和愿意參與的學習情境中學習和提升。如《烏鴉喝水》這樣的寓言故事的教學,我們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導入課堂,如由生活中喝水的小故事引入,讓學生談?wù)勛约嚎赡苡械暮人男∪な拢缓?,以問激趣:我們在喝牛奶的時候如果沒有吸管怎么喝呢?吸管不夠長怎么辦呢?或者和學生一起談?wù)剬貘f的認識,可以從其相貌丑陋、聲音聒噪的角度,可以從烏鴉反哺的美德——養(yǎng)老、愛老的角度,然后和學生一起學習一則“聰明”的烏鴉的故事——《烏鴉喝水》。因為之前我們有一些鋪墊,所以這時候?qū)W生就會對口渴的烏鴉只找到小半瓶水后采取的辦法有了認識,于是,自然喜歡去閱讀、去交流、去思考,從而在師生互動中完成了故事的教學。
故事教學法運用中,可能閱讀文本就是故事,我們可以適當進行鋪墊,補充一些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推動學生自己去閱讀和思考。而在一些其他的文本,比如《北大荒的秋天》這樣的文本中,我們可以通過以往北大荒的情況和人們開墾北大荒的故事導入,從而使得學生在北大荒今天的繁盛中感受人在改造自然方面的力量的意義。
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的四項基本能力,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能力訓練。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因為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較低,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引導和點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們注意低年級的學生處于啟蒙階段的特點,多給他們營造語言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合理表達。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用故事教學法突出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敢說,還要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地會說。如在課外閱讀中的一篇《小兔運南瓜》閱讀學習中,我們先出示題目,讓學生先去想,是什么樣的小兔,南瓜多大,是什么形狀的,要從哪里運到哪里,是在什么樣的路上運的,小兔運南瓜用的什么工具等。在學生交流表達之后,我們出示故事的開頭和結(jié)尾,讓學生想想具體的過程會怎樣。在學生小組交流之后,我們在進行這篇故事的學習。如此,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就能得到訓練和提高。而他們在之前的思考和交流、在閱讀過程中的比較等就能幫助他們提升說的能力,而學生說的能力提升必定會促成他們的閱讀興趣的提升。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注意教學情境的營造,給學生提供趣味性的學習方法和空間。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和認知運用故事教學法,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補充和豐富,促成學生聯(lián)系生活的認知和思考,從而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如此,教師充分認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yīng)用故事教學法的重要意義并有效運行,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