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英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實驗中學,廣東 茂名 525400)
早讀,是學生進入校園學習的第一節(jié)課,對于增強學生一天的學習信心,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以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早讀。對于早讀,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早讀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講,早讀好像是可有可無的任務,對于讀與不讀、讀多讀少尤其是讀什么內(nèi)容大多心中無數(shù)。因此,教師應提前一天布置或是當天早晨落實,一定要有較為明確的早讀任務,可以明確讀一篇課文,也可以安排讀一組課文,或是選讀哪些內(nèi)容,背誦那些內(nèi)容,總之,學生早讀內(nèi)容要有落實,學生才能心有任務,行有方向。其次是引導學生掌握早讀的方法。讀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教給學生各種讀書的方法,或大聲朗讀、輕聲閱讀、無聲默讀,或是全班齊讀、多角色讀、個人自讀等等,學生在掌握這些方法的基礎上,根據(jù)自身的讀書愛好和班級的相關安排,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進行早讀,就會有很濃的興趣。同時,教師應認真引導和幫助學生全情投入到早讀中去,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朝氣蓬勃的早讀環(huán)境。再有,就是教師要對學生的早讀進行檢查。學生早讀的效果如何,要通過課代表和各小組長進行檢查反饋,對早讀自覺性高、讀書效果好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充分的肯定,對早讀不進入狀態(tài),效果差的學生要給予嚴格的要求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在興趣的海洋里快樂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
課堂朗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獲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漢語語言知識。因此,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課堂朗讀。對于課堂朗讀,我一般采用如下的方式進行,就是把朗讀分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帶讀,搶讀,競賽讀等,其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競賽讀。一般我會把全班學生分為四組,以組為單位,然后進行朗讀比賽。一個組在讀的時候,其他組就聽,等到這組讀完后,其他組就指出這組在讀的過程中所讀錯的字,錯一個字就扣2分,課代表把每一組的最后得分記錄下來,每周一小評,每月一大評,期末對優(yōu)勝組進行獎勵。由于有這么一個強有力的競爭機制,同學們上課的熱情相當?shù)母邼q,他們大多數(shù)都能把別人讀錯的字指出來,并且輪到自己讀的時候也相當?shù)恼J真。事實證明,這種課堂朗讀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朗讀教學中也需著重增加情感投入,讓學生在和文本對話過程中進行情感交融,只有他們在朗讀中投入強烈的情感,才可以充分體會到課文中的情感因素。例如,在《故鄉(xiāng)》教學過程中,針對文章最后一段,教師可先范讀,讀出節(jié)奏感和輕重緩急,以及作者的感慨和探求人生新路的執(zhí)著信念。接著要求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朗讀,然后著重分析最后一段,將感情滲透其中,讓學生進行反復揣摩,體會作者從故鄉(xiāng)歸來的感受。在朗讀中讓學生理解魯迅先生通過小說所抒發(fā)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并激發(fā)起學生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提高課堂朗讀教學的實效性。
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條重要途徑,它應受到所有語文教師的重視。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閱讀的內(nèi)容。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一個好朋友。反之,讀書不加選擇,去讀一些不適合學生讀的書,往往事與愿違,帶來不良的影響。為此,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主要是選擇表現(xiàn)“真”“善”“美”的內(nèi)容健康的文學作品。如中國文學名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論語》、《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繁星·春水》等;世界文學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堂吉訶德》、《海底兩萬里》、《童年》、《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等;還有一些時代新著,流行佳作以及一些青少年感興趣的自然科學類的作品閱讀。其次是要指導學生學會做閱讀筆記。閱讀筆記就是讓學生用筆記本摘抄所讀文章的各種要點,內(nèi)容包括:佳詞、佳句、警句、精彩片斷、重要段落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同時還要教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圈點符號法、作批注法等,讓學生掌握方法,學會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搞好上述三個方面的“讀”,學生的讀書習慣一定會有較大的改變,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會隨著讀書習慣的改變而上升。學生有了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人文素養(yǎng)也會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