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迎迎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姜堰實驗學校,江蘇宿遷 223900)
語文學科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字里行間不僅透露著內涵,也承載著情感寄托。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的情感特質要明顯很多,教材中選用的文章大都是圖文并茂、文質兼美的,教師要運用好這一特點,合理滲透情感教學。
在語文閱讀中滲透情感教學,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感悟;是一種情感分析和情境聯(lián)想,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關注的重點是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信念、理智和情緒。在情感教育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認知基礎、情感基礎和具備的探索能力,最終要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情感觀察力,提高其對情感表達的語言文字組織水平[1]??傊?,情感教育不僅是教學輔助手段,也是對“生本思想”這一教學理念的實踐,是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重要教育手段。
第一,情感教育是實現(xiàn)學生情感體驗多向擴展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情感識別,橫向上豐富了學生的體驗范圍,縱向上加深了學生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逐漸形成本質感知力和情感洞察力。情感教育是情緒感知與理性分析的結合,是對學生潛力和綜合素質的開發(fā)。在正面情緒的帶領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理性認識,建立起積極的價值觀。第二,情感教育是實現(xiàn)學生情緒自控的難得機會。小學生人格尚未成熟,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閱歷不足,情感也不夠豐富,情緒自控力還未完全形成,不懂得控制壞情緒。對想象力豐富、精力充沛的小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可能會進入情感誤區(qū)。因此,通過情感教學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的情感疏導,可以幫助其積累面對壞情緒的經(jīng)驗。
愛國主義是教育永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加以重視。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時刻提醒學生堅定愛國主義信念,以一顆感恩的心勤奮學習,爭當先進,爭做榜樣[2]。學會體驗文中的愛國思想和愛國行為,體會對祖國熱愛的表達、表現(xiàn)方式。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的主觀愿望,樹立追求美好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在閱讀教育中滲透情感教育,也是語言文字學科教學不可回避的教育課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營造良好的精神成長氛圍。
情感教學本身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積極友好地交流,并以此作為承載。學生真情實感的流露需要建立在對教師、同學信任的基礎上,需要周圍環(huán)境給予一定的安全感。對閱讀材料的真實體會帶有極強的個人化特征,如果不能保證課堂環(huán)境的友好性,學生可能會擔心因為說不好而被批評、嘲笑,這樣就會阻礙情感教學的開展。因此,為實現(xiàn)學生真實表達,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和團結、友愛的同學關系,營造開放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尤為重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更具包容性的課堂環(huán)境,注意運用友善的語言、語氣和恰當?shù)闹w動作,為學生放心地表達營造較高信任度的語言表達氛圍。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放心流露真情實感,實現(xiàn)真實交流。
學生直觀體驗文字情感是朗讀教學的優(yōu)勢,教師通過對語言表達特點以及語氣、語調的感知,可以引領學生投入更多的情感,產(chǎn)生情感共鳴。例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詩歌形式的課文,語言本身就具有抒情性,而且基本都是短句子,讓人讀起來可以用充足的時間調整氣息。所以,教師通過帶領學生一起朗讀,對學生語氣、語調、語速等要點進行示范,引導學生模仿,可以使學生在反復體驗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達到情感教學的目的。雖然雷鋒的事跡已經(jīng)廣為人們熟知,但小學生可能了解得不夠透徹,對雷鋒的具體事跡和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并不熟知。為此,教師可以適時講述一些具體的事例,渲染雷鋒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奮斗的愛國、愛民的精神,為學生建立思想和情感基礎。
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啟蒙教育,是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在語文學科教育中實現(xiàn)情感滲透教育,通過親身體驗,能夠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xiàn)趣味教學,使學生親身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例如,《手術臺就是陣地》這篇文章中白求恩說過的幾句話,態(tài)度堅定,語氣肯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體會這幾句話,或進行角色扮演、對話朗讀,讓學生分別扮演師衛(wèi)生部長和白求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營造當時的情景,幫助學生入戲;還可以搜集一些記錄白求恩戰(zhàn)場急救的電影片段,采用電影片段配音的形式,讓學生為電影中的人物配音。這種方法情境感強,可操作性強,比較適合課堂教學,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對小學生來說比較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每一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都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下作者獨特體驗的結果,而創(chuàng)作大都是具有目的性的,教師可引入背景知識,為課文學習營造豐富的人文情境,使用多媒體手段,利用圖片、影像將當時創(chuàng)作的情景生動地展示出來,將文學作品與作者經(jīng)歷結合起來講述,為學生體會情感創(chuàng)造基礎。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都是寫景的古詩,畫面感很足,而古詩常會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所以,可以使用多媒體將類似的自然風光場景進行播放,或者帶學生到戶外感受,遲日、江山、花草、燕子等盡在眼底,這樣更容易帶動他們的情緒,使其投入詩文中。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良藥,能夠為語文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在激發(fā)學生主動體驗情感、感受價值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多個情感角度入手,采取豐富手段,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中情感的認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取向,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實現(xiàn)學校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深化。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可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氛圍,把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體驗結合起來,隨著學生體驗的深入,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滲透。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和引導,也是這一思想下的教育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