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平 陳敏茵
(1.福建省詔安縣梅嶺中學,福建漳州 363500;2.福建省詔安縣橋園小學,福建漳州 36350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興國之魂。學校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主陣地,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本,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對學生進行道德洗禮、價值觀培養(yǎng)的作用,但學生未能身臨其境地體驗與歷練,體會不夠深刻,而學校開展的實踐活動,恰恰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
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消除教師“填鴨式”教學帶來的不利影響。
近年來,中小學教學跟著中考、高考的指揮棒走,學校教育難免急功近利,追求學生的中考、高考成績,學生被當成考試的工具,與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相悖;一些家長、教師和學校為了學生的安全考慮,取消組織學生外出實踐活動。前不久,蘭會云老師帶領11名學生從山西騎行到上海引起網絡一片爭議。長期以來,大多數(shù)學生被禁錮在家與學校里,做沒完沒了的作業(yè),孩子的天性被抑制。學校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把學生從禁錮的屋子里與封閉的書本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走出校門,乘上飛機,坐上高鐵,爬上青山,仰望藍天,俯弄綠水,走進工廠、服務社區(qū)、參加勞動,親身感受祖國的富強、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科技的進步等一派太平盛世景象。在實踐中他們待人接物的能力得到鍛煉,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
隨著國家強調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綜合實踐活動進入了中小學必修課程,興起了STEM跨學科教學,教師在組織實踐活動中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實踐獲得體驗歷練,教師由主講者變?yōu)榻M織學生活動和及時評價的引導者,學生親身體驗活動的效果非課堂說教所能比擬。
梅嶺中學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以梅嶺半島歷史文化為主題展開,讓學生們走出課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沐浴下,以親身見聞和行動得到體驗歷練,獲得成長。
學生參加梅嶺半島歷史文化實踐活動,深入群眾中進行調查,首先學習懂得了相關禮儀,如待人接物要講文明、講禮貌,使用“您好”“打擾您啦”“請您幫忙”等文明用語,態(tài)度誠懇,舉止大方;其次見聞廣,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耳聞目睹了我國經濟、科技等的突飛猛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祖國富強、人民當家作主、社會和諧進步和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有切身體會,從而深刻理解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例如,在《走進神秘的麒麟山》實踐活動調查中,學生發(fā)現(xiàn)麒麟山上樹林茂密,花果飄香,山下蝦池成片,波光粼粼,山下的臘洲村正在打造生態(tài)宜居美麗鄉(xiāng)村,人居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可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苯處熢谡n堂中講授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求學生落實到實際中去考察、到生活中去體驗,學生通過親身歷練檢驗,才能理解得更深刻,在實踐中養(yǎng)成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探訪漳州海上第二碑林 傳承梅嶺碑林文化》實踐活動中,學生深入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一塊摩崖石刻,上面寫有“重至懸鐘,見舊種松樹五百株長茂成林,偶有存棠之感,使后之人無忘愛護”。碑文記述了抗倭名將張元勛回到懸鐘,發(fā)現(xiàn)以前種植的五百株松樹茂盛成林,希望后人好好愛護它們。由此可見,明朝將士在戰(zhàn)火紛飛的抗倭中仍然不忘重視植樹造林,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學生也發(fā)現(xiàn)梅嶺半島沙灘由十多年前的金黃色變灰成褐色,海水也變渾濁,優(yōu)良的海濱浴場被污染,致使游泳者望而卻步。由此,學生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人人有責。
在考察宮口村摩崖石刻“閩南第一營”活動時,學生對題刻者龔陽山有了深刻的認識。他在東南沿??箵糍量軕?zhàn)斗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后到北方戍邊,把家產賣掉作為軍餉,在一次征剿叛軍中,他率領的軍隊長驅直入,由于后援趕不上,致使敵我力量懸殊,最后戰(zhàn)死沙場。這種為國捐軀、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愛國情懷,深深打動了學生。
在考察石泉井摩崖石碑時,有一碑刻“皇明大都督鄭捐砌嶺路兵民戴德碑”,這是鄭芝龍慷慨樂捐,改造梅嶺寮雅村到峰岐村山嶺土路,使之成為砌石臺階路,改善了半島交通,當?shù)厝罕姼卸鞔鞯?,立了碑文予以紀念。學生在這過程中受到了誠信、友善、大愛和樂善好施的品德熏陶。
學生在歷史文化實踐活動過程中,經過全體成員的努力,形成調查報告、實踐活動報告和建議書,參與實踐活動師生把這些成果用報告會、講座和課堂教學等形式推廣宣傳,或在報刊、電視、微信等媒體平臺推廣。在活動中,課題成員身臨其境,努力做好成果推廣,達到效果最大化。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耳聞目睹、親身經歷而形成敬業(yè)、愛國、友善、誠信等行為品格,有效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在宣傳《走進梅嶺 探究碑林》歷史文化實踐活動成果時,有一塊傳說中的十八桶金銀石,學生經實地考證是一塊清朝的封山育林嚴禁破壞的禁示碑刻,說明古代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彰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huán)保理念。課題成員到果老山等碑林集中區(qū)當導游志愿者,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宣傳碑林文化,服務社會,傳承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心。
在實踐活動中,小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成員以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來要求自己,與人相處,學會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例如,在《梅嶺半島媽祖信仰初探》歷史文化實踐活動中,由組長總負責,其他學生分別負責實地調查、資料查詢、資料整理,各自認真負責,緊張工作,碰到困難一起研究,群策群力,完成課題,最終該成果被評為市一等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體驗,對話身邊的人、觀察面前的物、經歷發(fā)生的事,在成長中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融入生活中,逐漸轉化為情感認同和養(yǎng)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習慣,有效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