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誠
(裕安區(qū)天峰初中,安徽 六安 237131)
體育教學活動變化是一種教學行為,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變化教態(tài)、師生交流的方式、信息傳輸?shù)那?、教學媒體及教學輔助材料、課堂內容結構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減輕學生的運動疲勞,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行為。課堂教學活動變化的運用,能使體育教學充滿生氣,也是形成體育教師獨特的教態(tài)與教學風格的主要因素。國外教育工作者曾經把教學變化比喻為“興趣之母”,可見,體育教師應掌握各種教學活動變化技能,并能有意識地、行之有效地把這些變化技能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使教學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課堂教學活動形式更加多種多樣。
2.1.1 聲音語言變化聲音語言變化是指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說話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語調的升降、感嘆語的穿插、口令的力量、哨聲的緩急等變化。一般而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提示、音量和速度要適中;在強調某個問題或動作重點時,音量要加大,語速要放緩;在糾正或指點學生的錯誤動作時,語言應溫和、輕緩;在激勵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等優(yōu)良品質時,聲音應高亢,語調應激昂;在提醒學生注意力集中或批評學生時,語言應適當停頓和用注目形式;在提醒某個技術動作的重點時,聲音應短促、重復、鏗鏘有力。本文就教學中的語言變化舉例如下。(1)感嘆語的運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感嘆語可以產生其他語言難以表達的效果。例如,在進行分腿騰躍過山羊教學時,針對全班女生由于害怕不敢越過山羊的情況,一句“難道就沒有一位巾幗英雄能征服這小小的山羊嗎?”的感嘆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斗志,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改變尷尬的教學局面。(2)激勵語言的運用。教學中教師的激勵語言可以成為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春風,鼓舞學生士氣的強心劑。例如,在進行接力教學比賽中,其中有2個接力組因信心不足而連遭失敗,表現(xiàn)出不愿再進行練習的消極情緒,這時體育教師把他們集合起來,當眾“訓斥”:“你們不要參加比賽了,在比賽面前,懦夫和強者只有一點差別,是后退還是前進,你們看著辦!”這樣的訓斥使那些學生羞愧難當,堅決要求教師再給一次機會。結果其在接下來的幾次比賽中連戰(zhàn)連捷,洗刷了羞恥,爭得了榮譽。當然,教師在教學中應慎用激勵語言,如果運用不當,也可能成為壓抑學生士氣的秋霜,機智的一語點撥可以打開學生智慧的閘門,一句不慎的話則可能熄滅學生思想的火花。
2.1.2 體態(tài)語言變化課堂教學活動中體態(tài)語言變化是指在不同的課堂情景中,教師適時地改變體態(tài)語言。體態(tài)語言對體育教師組織、引導教學活動有著特殊的意義。體育教學中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包括手勢、身體動作、面部表情、眼神等。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練習時,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運用不同的體態(tài)并配合口語組織指導學生學習,能創(chuàng)造更生動和諧的教學情景,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身體位置的移動和得體的手勢、表情、眼神等,都是其聲音語言的有力輔助和補充。體育教學中體態(tài)語言的變化是吸引學生注意,喚醒學生情感的重要方法。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變化對學生的活動練習有著良好的提示作用,其傳遞著學生的情緒和師生的情感。例如,在分腿騰躍過山羊教學中,學生往往由于懼怕而不敢做練習,這時教師以關切的目光和溫和的微笑對待學生,使學生從教師的表情中受到感染,得到安慰、鼓勵和勇氣,從而減輕畏懼心理,產生“教師相信我,我能躍過去”的自信心。再如,教師對學生順利完成某個技術動作時,用伸出大拇指或鼓掌給予贊許,或面帶微笑點頭致意,這些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鼓勵作用。課堂教學體態(tài)語言的變化也是體育教師教學生動性的重要形成因素。體育教學的生動活潑氛圍基本是由于教師不斷變化對學生的刺激方式、不斷引起和抓住學生的注意而形成的。有些體育課堂教學之所以枯燥乏味,主要因為教師語言呆板,缺乏適當?shù)纳眢w動作、面部表情、眼神的變化及必要的手勢等體態(tài)語言。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是教師“滿堂灌”“一言堂”,學生被動地接受、機械地練習。新課改下體育課已發(fā)生革命性的轉變,師生相互作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變“教”為“導”。教師若在體育課堂上充分利用師生互動變化,就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最充分的練習,就能促使學生掌握練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互動主要包括教師對全體學生、教師對個體學生的作用,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的作用以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作用等。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師生相互作用的變化,盡量利用、發(fā)揮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作用等因素,讓課堂結構模式完全開放,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上,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師生的互動變化,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有可能與教師備課時設定的既定程序不相符,但只要學生的表現(xiàn)結果是積極向上的,就不必拘泥于教學規(guī)定的程序。體育教學在要求學生掌握動作、技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身心方面得到健康發(fā)展,學生長期置身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里就容易獲得成就感,學習興趣必然會大大提高。
教學活動中的應急變化,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課堂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對既定設計的教學進程、教學內容、課堂組織結構等做出相應調整的應急處理。例如,在體育教學中遇到學生對動作要領理解掌握不充分或對某項訓練能力不足時,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或臨時補充一些輔助性的練習;當學生不能正確規(guī)范地完成動作時,教師可以說“不要緊,別著急,想一想,再來一次”等鼓勵、安慰語言。教學活動中應急變化的實質就是隨機應變,其既具有隨意性,又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其要求體育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快速的反應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捕捉有利時機,迅速想出應變對策,把課堂引向更深、更廣的境界。當然,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應急變化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體現(xiàn)教學原則,要放得開、收得攏,要巧妙地把應急處理的方式、方法自然地融入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應急變化絕不是毫無目的、漫無邊際的東拉西扯,而是要有的放矢。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體育教師要多采取課堂教學活動的變化形式,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控制學生的注意力轉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較長時間的學習參與熱情。
教師在課堂上若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一節(jié)體育課自始至終都用一個語氣、語調和一樣的教學手段,勢必會對學生的聽覺神經、運動神經產生抑制和疲勞,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很容易在練習過程中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如果教師在體育課堂活動中不斷地運用變化,強化、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抑制學生注意轉移,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就能從不同的運動感官、不同練習層面對學生形成刺激,激發(fā)學生的信心,幫助學生克服不良情緒,達到提高練習效率的目的。
體育教學活動的變化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地運用變化,能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大腦中樞形成一個又一個的興奮點,從而忘記疲勞,在輕松、愉快、活躍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
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變化可以課前設計好,也可以是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臨時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而對原設計的教學思路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處理。不管是哪種變化,目的都是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得到更充分的練習,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活動的變化,可以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得到尊重,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
沒有目的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凡事預則立,一節(jié)好的體育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嚴密的教學計劃。課堂教學活動的變化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雖然教師在備課時預想不到課堂上會發(fā)生的每個細節(jié),但在課前可以計劃好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處理和變化,如哪個重點環(huán)節(jié)要加以強化、哪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哪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實施探究討論等。課堂教學活動的變化多數(shù)是有目的的變化、有計劃的變化。
體育課堂教學情形千變萬化,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活動變化上要緊扣教學內容、目標、重點以及知曉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因勢利導,使課堂教學的進程始終向著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方向。
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變化運用一定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情緒、情感和啟迪學生的智慧,要能促進學生在高漲的情緒氛圍中進行高效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并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fā)創(chuàng)造良好、寬松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