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西淋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身體素質一般是指個體在活動中所產生的速度、力量、靈敏等機能,它是體現一個人體質強弱的外在表現。身體素質經常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也包括體育鍛煉。一個人的身體素質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營養(yǎng)以及體育鍛煉,其中與身體素質關系最為緊密的則是體育鍛煉,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從多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
針對某高校學生近五年來的體育測試結果,以50米跑,800米跑(女子),1000米跑(男子),仰臥起坐(女子),引體向上(男子)這些成績作為主要研究指標,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研究后所顯示出的結論如下:50米跑男生成績高于女生,且五年內的成績波動幅度較大;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成績顯示,男生波動幅度大于女生,近五年來的成績都有所下降;女生仰臥起坐男生引體向上個數成績顯示,近五年來女生成績有所下降但波動幅度不大,男生成績下降較為明顯。根據體質測試的成績來看,高校大學生的身體鍛煉素質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尤其體現在耐力與體力方面。所以我們應該著手將身體素質鍛煉的教學貫穿于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為今后的專項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著多種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學生自身缺乏自主鍛煉的意識。經過了高中三年的努力奮斗,初入大學的他們發(fā)現大學的課程相比較高中輕松了許多,于是便抱著一種享受的心態(tài),當沒有課程安排時,大多數學生不是選擇出門鍛煉身體,而是選擇窩在宿舍里,甚至連飯都不會親自去買,而是選擇定購外賣。當對大學生進行調查是否會主動進行鍛煉身體時,多數同學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這也就不難看出學生自身對于身體素質鍛煉的主動性是非常低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傳統(tǒng)體育教學就是高校教師依據教育大綱中的50米,800米,跳高跳遠等單調的體育項目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比較落后,學生們對這些項目會產生疲倦的心理,因此這些傳統(tǒng)項目對于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也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也無法實現培養(yǎng)大學生終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長遠目標。體育教育要本著以學生為根本,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而不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鍛煉的根本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俗話說得好,“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體現在體育課堂教學上就是教師教會學生運動項目不如讓學生形成自主鍛煉的意識,更加有利于學生成長。學生在學校中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這對于學生今后走出社會也能一直保持一個強健的體魄。高中課程作業(yè)繁重,學生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有些地區(qū)教育比較落后,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不太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偏低。所以對大學體育進行教學改革時就要充分重視對學生自主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yǎng),以便實現對學生終身體育教學目標。
改革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可以根據每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學習的內容、課程的要求來選擇體育教學時采用的手段方法。比如想要提升學生的耐力,改善學生普遍耐力較差的問題,可以為大學生們安排較長的跑步項目,比如1000米或者1500米,不需要設定時間,只需要同學們堅持下來,長此以往學生們的耐力就可以提高。以學生的特點為依據來展開教學,才能真正的提升體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可以在體育教學中組建“俱樂部”的模式,比如籃球俱樂部、足球俱樂部、乒乓球俱樂部、羽毛球俱樂部等,讓學生自愿選擇體育項目進行體育鍛煉,使學生對于體育鍛煉提起興趣,將“俱樂部”活動作為體育課堂的一個延伸。新型課堂還指在課堂上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教師指導起輔助作用,給予學生充分發(fā)展自我的空間,營造一個全校共同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校園氛圍,使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慢慢被熏陶,逐漸將體育鍛煉作為生活中的一項日常,最終實現身體素質的提高這一目標。
綜上所述,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是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高校要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這一問題引起重視,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和內容、遵循體育教學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身體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