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燕
家園共育的理念已經(jīng)在幼兒教育中廣泛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庇變簣@應(yīng)當秉持著尊重、溝通、合作的原則,和家長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因為幼兒教育不是教師或者家長任何單方面就能完成的工作,教師要主動聯(lián)系家長,積極向他們傳達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切實地參與進幼兒的生活,使得家園雙方能夠一起進行高效率的幼兒共育。但近年來,家園共育在實施過程中逐漸偏離了初衷,往往變成了由教師主導的活動。教師忽視站在家長們的立場上思考的重要性,導致家長的不積極作為;另外,部分家長缺少對正確教育理念的學習,總認為幼兒時期只需要發(fā)展智育就萬事大吉,殊不知錯誤的教育理念會讓孩子只重視成績,不能全面綜合發(fā)展;還有些家長在生活中一味地溺愛孩子,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師要致力于多渠道家園溝通,建立平等合作關(guān)系。
建立有效交流機制
幼兒的一日生活,不僅需要教師的參與,還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但通常教師和家長之間沒有達到良好有效的溝通,導致家園共育不能開展。家園共育的重點在于幼兒,因此,教師可以圍繞孩子主動聯(lián)系家長拓展交流渠道。
新興媒體 以往家園溝通都是通過家校通之類的短信機制,主要是單方面反饋,家長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師現(xiàn)在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交流群,每日及時匯報孩子的情況,或者布置每日任務(wù),還能通過圖片、視頻的形式更直觀地反饋孩子在園的狀態(tài)。家長有什么問題也可以隨時和老師交流,雙方來往溝通都能高效率地進行。
班級家園交流窗 班級門口的交流窗其實是很好的交流手段,但很多教師忽視了這個版塊。家長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都會駐足在交流窗前瀏覽一下必要的信息,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交流窗及時更新需要傳達的消息,方便雙方溝通。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家園天地”交流窗分享一些教育相關(guān)的文章,供家長閱讀,幫助他們更新育兒觀念。
網(wǎng)上家校經(jīng)驗分享 在網(wǎng)上家校平臺上,教師每周都會更新班級記事內(nèi)容,內(nèi)容有的是幼兒日常游戲生活的畫面,有的是幼兒美術(shù)作品,有的是幼兒外出參與社區(qū)活動的場景,還有的是教師推薦的優(yōu)秀家教經(jīng)驗。內(nèi)容豐富多彩,讓家長全方面地了解幼兒在園情況,第一時間領(lǐng)略幼兒的風采;同時,通過閱讀育兒文章,不僅增長了見識,更提高了育兒經(jīng)驗,一舉兩得。
建立平等家園關(guān)系
家園共育中較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在共育的關(guān)系中教師經(jīng)常占主導地位,造成了雙方的不平等交流。但家園共育的中心是幼兒,家長和教師都要把焦點放到孩子身上,達成良好的合作。如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單方面?zhèn)鬟_育兒理念,家長機械地接收相關(guān)知識,不僅不能及時解決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
在現(xiàn)實教育中,有的老師態(tài)度強勢,會讓家長產(chǎn)生反感心理,不愿意去建立有效溝通。因此,教師要改變刻板觀念,用真誠的態(tài)度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關(guān)系,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進行交流,增強家長參與度。比如,經(jīng)常組織家園交流會,分享近期班級情況,講解相關(guān)的教育理念,使家長積極思考,能夠真正在育兒方面有所提升。不僅如此,親子活動也是聯(lián)系雙方的不錯選擇。邀請家長進園,近距離地觀察幼兒一日生活,增進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也讓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育兒職責,促進家園共育的進行。
開展志愿者活動
幼兒除了在園時間,其余時間都在家庭中和家長一起度過,因此家庭環(huán)境也對幼兒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兩個環(huán)境中的指導者——教師和家長都需要對幼兒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且雙方經(jīng)常性的溝通有助于開展多元家園活動。
一日志愿者體驗 筆者班上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幾次志愿者體驗,讓家長真正親身參與進老師的工作中,了解幼兒的真實生活情況和幼兒園教學水平。不僅家長能從中收獲教育經(jīng)驗,教師也能督促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有家長體驗完深刻感受到教師工作的不易,更能理解家園共育的合作主旨。
家庭訪問 教師從學期伊始就可以進行家庭訪問活動。家訪能夠幫助教師迅速掌握幼兒的家庭情況,有助于之后的教學和家園共育。針對經(jīng)常缺席的幼兒,家庭訪問是解決個別家庭教育問題的良好手段。教師要做到基于了解的層面上,與家長達成一致的合作共育目標,充分利用家庭資源,提升家園共育質(zhì)量。
近年來,在家園共育的實施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包括家長片面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地位不平等、交流信息的不完整,影響了幼兒成長。對此,教師可以拓寬家園交流渠道,不再局限在已有框架,建立真正有效的溝通機制。利用新興媒體比如微信、QQ等社交媒介組織交流群,雙方都能及時地傳遞信息,提高了效率。教師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探討解決關(guān)于幼兒的問題,開展以合作為目的多樣活動,使雙方都能在親身體驗中得到收獲,在家園合作中實現(xiàn)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麗萍.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9(16):167.
[2]孫娓娓.家園溝通中的常見認知問題及其改善策略——以信陽市兩所幼兒園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3):39-43.
[3]鄧俊超.E時代家園共育的困境與挑戰(zhàn)[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41-42.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五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