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云,鄧雪
金湖縣中醫(yī)院兒科,江蘇金湖 211600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流行廣、起病急、病情重的特點。兒童普遍易感,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1]。 中醫(yī)對于此類外感疫病的認識及治療歷史悠久且療效顯著, 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 該科從2018 年1 月—2019 年3 月用帕拉米韋抗病毒, 并采用辛溫復辛涼法擬中藥湯劑口服輔助治療兒童流行性感冒68 例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科收治的流行性感冒的住院患兒, 挑選符合納入標準患兒68 例,隨機雙盲法分為兩組。 對照組:共34例,男孩19 例,女孩15 例;平均年齡為(5.78±1.01)歲;病程平均(1.25±0.60)d;體溫平均(39.56±0.47)℃。觀察組:共34 例,男孩18 例,女孩16 例;平均年齡為(5.92±0.91)歲;病程平均(1.35±0.62)d;體溫平均(39.55±0.44)℃。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根據(jù)中醫(yī)癥候量化表,計算證候積分。 證候積分包括發(fā)熱、惡寒、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倦怠、口渴、咳嗽、咽部充血、舌邊尖紅10 項相關癥狀、體征積分的總和,每項可分為無、輕、中、重4 級,分別計0、2、4、6 分,總積分反應病情輕重。 治療前癥候積分觀察組(44.26±2.89)分,對照組(44.38±2.63)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參照《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 年修訂版)》,診斷符合西醫(yī)對于流行性感冒(輕型)的診斷標準[1];②參照《溫病學》第十版,符合中醫(yī)“風溫病” (邪襲肺衛(wèi)證)診斷標準;③患兒能配合口服中藥,監(jiān)護人均自愿參與該研究, 并簽署相關同意書; ④所有的患兒的體溫均>39℃,入院時所有癥狀出現(xiàn)在48 h 內(nèi),均伴有惡寒、咽喉疼痛、頭疼、肌肉酸痛、咳嗽等癥狀。
1.2.2 排除標準 ①重癥流感;②患兒有先天性疾病,且精神不濟;③對該次研究中所用到藥物有過敏反應的患兒;④明顯的細菌感染或有細菌高度感染可能性患者; ⑤流感致其他系統(tǒng)感染者如肺炎等并發(fā)癥者。
1.3.1 治療 兩組均用帕拉米韋注射液(批號50058)進行抗病毒治療。 帕拉米韋的劑量為10 mg/kg,靜滴1 次/d,每天的注射量不能超過600 mg[2]。兩組在治療過程中,體溫>38.5℃,均按體重給予布洛芬口服治療。 療程3 d。 觀察組加用該科自擬中藥湯劑“蘇豉銀翹湯”,方藥:蘇葉、連翹、金銀花、淡豆豉、山梔、桔梗、薄荷、天花粉、炒苦杏仁、甘草為主方,隨癥加減[3]。 藥物劑量依據(jù)患兒年齡及體重調(diào)整。1 劑/d,水煎150 mL ,分多次溫服,3 d 為1 個療程[4]。
1.3.2 觀察指數(shù) 觀察患兒體溫、 癥狀及體征改善時間;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后24,48,72 h 兩組的證候積分。
1.3.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 痊愈:體溫正常,流感相關樣癥狀、體征改善,積分減少≥95%;顯效:體溫正常,咽部癥狀明顯減輕,流感樣癥狀大部分改善,積分減少≥70%,<95%;有效:體溫正常或低熱,流感樣癥狀減輕,積分減少≥30%,<70%;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或積分<30%。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發(fā)熱改善時間和流感癥狀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s),h]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s),h]
組別 發(fā)熱改善時間 流感樣癥改善時間觀察組(n=34)對照組(n=34)t 值P 值43.35±5.13 59.14±7.01 9.874 0.044 43.28±4.98 58.11±6.52 7.093 0.041
結果示觀察組總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改善, 觀察組對癥狀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證候積分比較[(±s),分]
組別 24 h 證候積分 48 h 證候積分 72 h 證候積分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26.32±6.54 31.61±9.16 19.092 0.042 15.8±7.05、19.17±7.69 18.244 0.044 6.76±2.12 9.98±2.11 10.092 0.038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可發(fā)展至重癥流感。 臨床多采用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治療流感, 其中帕拉米韋能夠有效結合流感病毒中神經(jīng)氨酸酶的活性位點,使宿主細胞無法釋放病毒,并阻斷病毒顆粒大量聚集于被感染的細胞表面, 使其擴散過程受阻[5]。 研究顯示,流感早期使用該藥能夠緩解癥狀,縮短病程。 病程早期聯(lián)合中藥口服,能夠快速緩解高熱等流感癥狀,提高臨床療效[6]。 該科在流行性感冒的治療上,充分發(fā)揮中藥優(yōu)勢,通過對68 例流感患兒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聯(lián)合中藥辛溫復辛涼法治療流行性感冒,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0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1.17%(P<0.05); 觀察組治療后發(fā)熱改善時間 (43.35±5.13)h,明顯短于對照組發(fā)熱改善時間(59.14±7.01)h,觀察組流感癥狀改善時間(43.28±4.98)h,短于治療組流感癥狀改善時間(58.11±6.52)h。 治療24、48、72 h 癥候積分觀察組對癥候積分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所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聯(lián)合中藥治療病情控制快,癥狀緩解速度快,能有效退熱,改善流感不適癥狀,且安全性好[7]。 陸曉萍等[8]研究結果顯示: 聯(lián)合中藥治療流感觀察組總有效率95.65%,高于對照組的85. 71%(P<0.05);觀察組流感樣癥狀好轉(zhuǎn)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認為流感早期運用中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治療, 能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 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流行性感冒相當于中醫(yī)學中“溫病”“傷寒”等,是外感疫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性熱病。 《素問.熱論》篇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 把外感熱病歸結為感受寒邪, 為辛溫解表提供理論基礎[9]。清代葉天士言“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溫熱病邪由口鼻而入,初期以肺衛(wèi)表熱見癥,故初期應以辛涼解表、清熱泄肺為治療原則。 吳鞠通《溫病條辨》所言“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選擇藥物應選用輕清上行之品,宣透之藥,汗出則表邪得以清透外達[9]。 結合歷代醫(yī)家診治經(jīng)驗,該科在治療上采用辛溫復辛涼法中藥湯劑口服。 辛溫復辛涼理論是指以辛溫藥和辛涼藥并用發(fā)汗為主、 防治時疫疾病的理論, 此理論是歷代醫(yī)家在實踐中不斷嘗試中逐漸形成的,并在臨床治療上取得良好效果。 該科擬定方蘇豉銀翹湯,即是以該理論為指導擬定,方中蘇葉辛溫,散寒解表、理氣寬中;金銀花、連翹疏散風熱、清熱解毒[10];三藥共為君藥。 淡豆豉辛散解表,天花粉清熱生津,山梔清透里熱共為臣藥。 薄荷疏散風熱、解毒利咽,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杏仁降氣祛痰止咳,共為佐藥。 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 諸藥合用共奏辛涼解表,宣肺泄熱之效。 注意煎煮過程中以“香氣大出”為度,勿過煎[7]。 小兒臟器清靈,在治療時處方應輕巧靈活,注意寒易誤傷陽,且溫病忌大汗,不要為了使患兒體溫正常而過用解表藥,而耗傷小兒正氣。
綜上所述,聯(lián)合中藥辛溫復辛涼法治療流行性感冒,在治療有效率、 緩解患兒高熱及流感癥狀上存在明顯優(yōu)勢,為小兒流行性感冒的中醫(yī)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