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我有個妹妹叫蘿拉。她是個有趣的小人兒。有時候,我不得不看著她。有時候,爸爸媽媽讓我安排她吃飯,這任務可真夠困難的,因為蘿拉是個非常挑食的家伙……
這是繪本《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中的故事情節(jié)。
我們班也有和小蘿拉一樣的吃飯困難戶。看看這一年多來我們班的“小蘿拉”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哇!好辣!
一年級剛入學時,孩子們還不太習慣學校的飯菜。他們的視覺總是先于味覺,看到青椒、紅椒的第一反應就是“今天的菜好辣呀,我不能吃”。一旦有人提出這個意見,馬上就會有此起彼伏的附和聲。對孩子們來說,食物是不是真的很辣呢?如果孩子實在吃不了該怎么辦呢?
我的牙齒掉了,咬不動青菜
“老師,你看我的牙齒?!?/p>
“嗯,我發(fā)現(xiàn)了,你正在換牙?!?/p>
“是的,我的門牙掉了,這些青菜我咬不動,可以不吃嗎?”
“沒有門牙確實不方便,你可以試試用兩邊的牙齒慢慢嚼,一次不要吃太多。你能試一試嗎?”
“好的,我試試。”
我吞不下去,我想吐
剛入學時,孩子們遇到不喜歡的食物就裝可憐:“張老師,這個我吞不下去,一吃就想吐?!比缓笞鲊I吐狀,甚至當著大家的面把食物吐出來。
一開始,我看到這樣的情況,以為孩子哪里不舒服,并允許他不吃那個菜。后來,我和其他老師及家長交流才知道,我被裝進“套子”里了。孩子知道老師最關心的就是他們的身體,只要作嘔吐狀就可以不吃自己不愛吃的飯菜了。
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淡定許多了。一看學生的臉色、狀態(tài)和剩余的飯菜,二問學生不舒服的感覺是什么樣的,了解他近期的身體狀態(tài)。一看二問后,基本情況便會明了。
可是,真的吞不下去怎么辦?細嚼慢咽,或者把大口變小口,讓食物有充分的咀嚼空間,吞下去自然就順暢多了。
發(fā)呆比享受美食更快樂
不管什么食物,他似乎都沒有興趣。他總是放空自己,眼睛盯著一處,有一口沒一口地嚼著,一點兒也不著急,有時候甚至一停就是幾分鐘,午餐結束的鈴聲響后還剩下大半碗飯菜。
為了解決孩子們吃飯難的問題,我們軟硬兼施。一方面,制訂規(guī)則,強化觀念,不允許講條件(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如果違反了規(guī)定,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如扣除積分卡或義務勞動等)。另一方面,我們想出各種方法,鼓勵孩子嘗試每一種食物,提醒孩子更加專注,努力提高吃飯的速度,創(chuàng)設更愉悅的就餐環(huán)境,讓孩子享受就餐過程……
看看我們的具體做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之價值引導法
入學之初,我們就通過講故事、觀看視頻、誦讀經(jīng)典等方式引導孩子形成“懂珍惜、不浪費、會分享、有節(jié)制”的飲食觀。
孩子們在了解了山區(qū)小朋友吃黃豆飯、自備炊具的故事后,心靈深受震撼,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了解了糧食的種植過程和加工步驟后,知道了每一份食物都飽含許多人的汗水;遇到自己喜歡的飯菜,不能無休止地添加,還要為他人留下一份。
價值觀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約束、提醒和鼓勵,我們每天都放在心頭,從老師提醒,到同學提醒,再到自我管理,孩子們每天都在進步。
“辣椒在你的舌頭上跳舞”之享受百味法
①理解孩子的感受
食堂的飯菜總是以清淡醬香為主,成人并不覺得辣,但孩子的味覺和腸胃更加敏感,這時候我會征詢全班同學的意見:“你們覺得怎樣?”如果大多數(shù)同學都覺得辣,便不會強求他們吃光。
②鼓勵孩子嘗試
我告訴孩子們,食物最重要的五種味道就是酸甜苦辣咸,世界上很多美味的食物都與辣有關,勇敢地試一試,會感覺到辣椒正輕輕地在舌頭上跳舞。
孩子們試著品嘗辣椒,很多人發(fā)現(xiàn),紅椒幾乎沒有辣味兒,細細地嚼,還甜滋滋的。
“它是富士山山尖上飄下來的云朵”之奇妙想象法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中,蘿拉把胡蘿卜想象成土星上的樹枝,把土豆泥想象成富士山山尖上飄下來的云朵。寶貝們也把想象當作了調味劑,有人不喜歡洋蔥,同學們會告訴他這是來自水星的貝殼薯片;有人不喜歡豆芽,朋友們會告訴他這是東海的跳舞珍珠;還有西蘭花,它是魔法花,干豆角是蜘蛛俠……
有時候,孩子們不喜歡某種食物只是因為沒嘗試過或還不習慣它的味道,想象讓他們更愿意嘗試,更容易接受,慢慢地習慣甚至愛上了這種味道。
“寶貝們,這首曲子是促進食欲的”之愉悅身心法
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老師正在播放一首輕音樂《花好月圓》,她溫柔地對孩子們說:“這是一首促進食欲的曲子,你們一邊吃飯一邊傾聽,看看食欲有沒有大增呢!”孩子們興趣盎然,教室里立刻安靜下來。老師悄悄降低了音樂的音量,告訴孩子們,如果聽不見音樂了,就說明咱們還不夠安靜。孩子們一聽,更安靜了,不僅約束自己,還會提醒同學,專注起來后,效率也更高了。
合適的曲子對促進食欲的確有一定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它營造了良好的就餐環(huán)境,良好的就餐環(huán)境使人心情愉悅,愉悅的心情讓食物也變得更加美味。
“吃下這道菜對我來說也是挑戰(zhàn)”之同理心榜樣法
我也有不喜歡的食物,芹菜就是其中一種。一天午餐,有個孩子端著飯碗來找我:“張老師,其他飯菜我都吃完了,但是我真的不喜歡吃芹菜,我可以交積分卡給你,不吃芹菜嗎?”看著她可愛又難過的小臉,我心生憐愛,悄悄湊到她耳邊,輕輕告訴她:“張老師也和你一樣,從小就不喜歡吃芹菜,但是后來我知道芹菜長長的纖維可以幫我們清潔血管,所以后來我開始嘗試吃一些芹菜,發(fā)現(xiàn)它也沒那么難接受。要不咱們PK一下,我吃一根,你吃一根,看看誰的速度更快?!蔽乙婚_動,她馬上就跟著吃了起來,我們越吃越開心,很快就吃光了所有的芹菜。
“午餐管理員很辛苦,他吃飯的速度可不能慢”之心愿誘惑法
要想當午餐管理員,就要吃得快、細心、態(tài)度好、技術佳,這樣一來,吃得快、細心、態(tài)度好、技術佳就成了孩子們的努力目標。一個孩子帶動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帶動更多孩子,漸漸地,全班同學的就餐效率整體提高了。要想保持這個心愿的誘惑力,就要注意一名午餐管理員只能有一周任期,下一周就要換新的同學。機會多了,孩子們的動力也更足了。
“回家試試計時吃飯”之家校并進法
霓兒總是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吃完飯,經(jīng)觀察,我發(fā)現(xiàn)她吃飯速度太慢的主要原因是吃飯時不專注,容易受外界干擾。
有一次,趁著她考試進步的機會,我大力表揚了她,并耐心地和她交流了吃飯速度慢的問題。我告訴她,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任務將擁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支配,接著以她的好朋友為例,用榜樣激勵,然后,我用上了激將法:“在張老師心里,你是絕對有能力的,他們能做到的事,你一定可以,對嗎?”最后,我和她約定:從今天開始提高吃飯速度,不僅在學校里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吃完飯,在家里也一樣。
當天晚上,霓兒媽媽就給我發(fā)來了信息:霓兒在20分鐘內吃完了晚餐,很有效率。我和霓兒媽媽溝通,孩子取得了進步一定要及時鼓勵。第二天午餐前,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霓兒,并提出了期待,同學們都為她加油。
現(xiàn)在,霓兒已經(jīng)逐漸能夠自己約束自己了。
在午餐管理中,一方面,我們遵循“懂珍惜、不浪費、會分享、有節(jié)制”的原則;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引導。我深深明白,這場“番茄”大戰(zhàn)沒有結束。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大興第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