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勇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224100)
腦血管疾病中,腦卒中發(fā)生率較高,主要因腦循環(huán)急性障礙,導致腦功能缺損所致。腦卒中發(fā)病急,且具有較高致殘率,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在臨床上除了予以對癥治療,還需要加強康復指導[1-2]。我院就門診早期聯(lián)合康復治療腦卒中的臨床效果以及預后評估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28例,臨床上予以門診早期聯(lián)合康復治療,為觀察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50歲~75歲,平均(61.21±0.21)歲。病程1天~10天,平均(7.21±0.12)天。有11例患者為腦出血,有17例患者為腦梗死。于相同時間段另選腦卒中患者28例,臨床上予以門診早期治療,為參照組。男19例,女9例。年齡52歲~74歲,平均(62.30±0.15)歲。病程1天~9天,平均(7.10±0.15)天。有13例患者為腦出血,有15例患者為腦梗死。觀察組、參照組的一般資料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參照組患者開展門診早期治療,藥物選擇甘露醇20%、甲鈷胺注射液、奧拉西坦注射液,同時應用長春西汀注射液進行治療,依據患者病情程度控制甘露醇劑量,其余藥物依據說明書內容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同時開展康復治療,在患者病情、生命體征得到控制后,指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肢位擺放、坐位、床上訓練、站位平衡等,對患者日常生活予以指導,協(xié)助患者開展上樓梯、下樓梯訓練等。于床邊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循序漸進,每次訓練半小時,每天1次,其余時間由家屬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訓練過程中依據患者病情以及體質控制訓練強度以及時間,防止過度疲勞,若患者無法耐受則及時停止訓練。
兩組患者療程均為4周。
患者神經功能的評估依據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為0-42分,分值與神經功能呈反相關關系。
(1)治愈:療程結束后顯示患者病殘程度為0級,NIHSS分值顯著下降,降幅為91%到100%;(2)顯效:療程結束后顯示患者病殘程度為1級到3級,NIHSS分值下降,降幅為46%到90%;(3)有效:療程結束后顯示患者NIHSS分值下降,降幅為18%到45%;(4)無效:療程結束后顯示患者NIHSS分值下降不明顯,降幅在18%以下??傆行?治愈+顯效+有效。
數據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觀察組的NIHSSS評分改善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SS分值變化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NIHSS分值變化比較(,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8 15.12±0.21 5.71±0.24參照組 28 15.34±0.15 9.76±0.19 P>0.05 <0.05
腦卒中是常見腦缺血性疾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致殘率,是中老年群體的常見病。腦卒中患者因腦組織局部缺血、缺氧,可導致神經組織出現變性、軟化和壞死,降低患者神經功能[3-4]。
臨床研究指出,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開展早期康復治療,通過制定系統(tǒng)化、科學性的訓練指導計劃,有利于改善患者認知障礙,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5]。我院研究得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與參照組差異顯著,且數值方面觀察組更高,統(tǒng)計處理顯示P<0.05,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觀察組的NIHSSS分值與參照組差異顯著,且數值方面觀察組幅度更大,統(tǒng)計處理顯示P<0.05,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這是因為我院加強指導患者肢位擺放、坐位、床上訓練、站位平衡以及日常生活訓練,同時組織患者家屬配合工作,提高了患者治療效果,降低了病殘率,改善了神經缺損,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開展門診早期聯(lián)合康復治療,可使患者神經功能得到改善,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