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穎
一、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習慣不好。指讀——在閱讀時,學生逐字閱讀,甚至用手筆或尺子指著文章,生怕漏讀了詞,過分依賴視覺信息,以求完全讀懂文章?;刈x——學生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常常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回到前面部分尋找信息??吭~典解決生詞。學生見到不認識的詞就開始查字典。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太強,大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
(2)知識面窄。雖然教材中所涉及的內(nèi)容較廣,但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知之甚少,所見閱讀材料也少。教材內(nèi)容過時,跟不上時代的要求。
(3)閱讀速度偏慢。詞匯量少:目前高中三年英語的詞匯量四千多個,而實際閱讀材料中往往超出很多。學生的詞匯量偏少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導致閱讀速度變慢。
(4)缺乏猜詞技巧。缺乏構(gòu)詞法的相關知識。在英語閱讀中,雖然學生會遇到一些沒有學過的詞,但通過構(gòu)詞法可以知道他們的詞性及詞義。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構(gòu)詞法知識匱乏,認出單詞的反應時間過長。由于學生對詞匯不熟悉,在閱讀過程中,他們對詞的反應時間過長,以至于影響閱讀速度,延長閱讀時間,最后影響閱讀。
2.教師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模式單一,閱讀教學教法陳舊,拘泥于學生對所讀的材料的表層理解。課堂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滿堂灌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教師不注意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技能和策略,學生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問卷表明,大部分學生急需了解閱讀的背景知識,和掌握閱讀的方法和策略,教師的閱讀課教學并沒有滿足學生需求。
(2)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標準答案”一統(tǒng)天下。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也在積極地回答老師的提問,看似課堂氣氛非?;钴S,但實質(zhì)上教師關注的是學生對文章的淺層次理解。學生從什么角度讀、讀出什么結(jié)論都得教師預先設定好,將自己的一連串預設問題代替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對于同學的不同的回答或新生成的問題,教師表現(xiàn)出茫然和置之不理。
(3)學生不良閱讀習慣沒有得到及時糾正。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有不良的閱讀習慣,如有的學生“回視”現(xiàn)象嚴重; 有的學生需要“指讀”; 有的學生閱讀時愛出聲不能做到默讀; 有的學生精力不能集中,有各種習慣性小動作; 有的學生喜歡咬文嚼字,遇到不會的生詞就立即去查等等。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zhì)量,但往往沒有得到教師的重視,它們被認為只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和個人學習習慣的問題。
二、英語閱讀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1.就學生方面問題之對策
(1)積累詞匯量。近年來,高考閱讀文章中難句增多,生詞量加大。這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閱讀量,積累更多的詞匯。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利用科學的方法猜出生詞的含義,如根據(jù)句意確定生詞的詞性、利用構(gòu)詞法分析詞的結(jié)構(gòu)、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等;同時,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詞匯記憶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記憶單詞的方法,及時幫助學生復習,并檢查落實,使學生盡可能掌握大量詞匯。學生必須有識記單詞的意識。
(2)加強語法知識的學習。語法有助于學生對于長句復合句的結(jié)構(gòu)分析。
(3)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克服指讀的壞習慣,減少回讀的次數(shù)。在平時的閱讀練習中,教師應指導學生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進行閱讀,逐漸擴大自己的“眼幅”。要減少回讀,許多東西只有讀到文章后面才能理解前面的內(nèi)容,要把握好次數(shù)。克服心讀的習慣。很多學生在閱讀時總在心里進行默讀,影響了閱讀速度。
2.就教師閱讀教學之策略
教師的激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學生。教師對閱讀教學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利用多媒體資源,靜態(tài)動態(tài)等不同的形式展示與閱讀內(nèi)容有關的信息。閱讀內(nèi)容多樣化,新聞報道,寓言故事,科技前沿,文化作品,名人軼事等等。閱讀形式多樣化,個人閱讀,小組閱讀,結(jié)對子閱讀交流等。
(1)教師應積極轉(zhuǎn)變教育教學角色,深層次轉(zhuǎn)換教育觀念,課前角色—課程設計者和開發(fā)者;課中角色—課程講授者,組織者,培訓者和評價者;課后—協(xié)助者和學習資源提供者。由于長期受于應試教育而形成的被動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仍然不能擺脫應試性學習思維束縛,既提不起發(fā)現(xiàn)問題的興趣,也缺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實施英語學習策略培訓,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力,教會學生提問的技能,使學生會問,樂問,善問,將“問題意識”貫穿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有的地加強自己的問題意識,自身不斷地嘗試和實踐,以保持好奇,懷疑,反思的活躍心理狀態(tài)。
(2)在閱讀教學中,每次為學生提供三至五篇(全班分成五小組,每組一篇),由不同作者針對同一主題撰寫的文章,讀完后各組在全班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對同一主題不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論證的嚴密性,論據(jù)的可靠性,詞句的歧義性,結(jié)論的合理性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要求學生在評價他人論述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表明自己獨到的見解。
(3)充分利用英語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緊密結(jié)合英語課本閱讀內(nèi)容進行中西文化對比,中外影視賞析,中英名篇名著賞析等,引導學生批判性地閱讀,解釋、分析、評價他人觀點,形成并說明自己的觀點,提高他們的讀寫批判能力。教師需要從興趣、詞匯量、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等方面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總之,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逐漸的過程。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我們的孩子們是伴隨這電腦和智能手機一起成長的。教師們必須看到自己面臨的挑戰(zhàn)。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關注他們對閱讀課堂的興趣,學習態(tài)度,滿意感,效率感,交流能力,用英語思維能力。在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做一個默默的引導者,點撥者和學生迷失方向時的指路人,把學生引到五彩斑斕的英語閱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