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靜
【摘要】 目的 觀察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 60例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實施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量表(QOL)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1、2、3個月的QO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1、2、3個月QOL評分分別為(46.00±3.50)、(46.50±3.55)、(58.00±1.50)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6.00±3.50)、(38.08±3.32)、(41.50±5.00)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 通過實施預見性護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大幅度改善, 護理滿意度也明顯的提高, 對改善患者預后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 預見性護理;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生活質(zhì)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6.074
預見性護理目的是提高護理效果, 對不良事件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進行評估, 并進行針對性的預防治療, 從而減少不良反應或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年齡大, 機體退化, 疾病導致身體免疫力虛弱, 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 必須對該類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 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安全度。本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chǔ)上對觀察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探討預見性護理對改善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護理滿意度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納入標準:在發(fā)病12 h內(nèi)收治;心電圖ST段抬高>2個;胸痛時間為30 min~12 h[2]。排除標準:精神障礙疾病、高血壓、言語表達能力異常、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觀察組男20例, 女10例;年齡60~82歲, 平均年齡(69.10±4.8)歲。對照組男19例, 女11例;年齡60~82歲, 平均年齡(69.00±4.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實施預見性護理方案, 具體內(nèi)容如下。
1. 2. 1 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對護理風險進行預測, 包括監(jiān)測患者的神情變化、主訴、血壓水平、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同時確保全部必須的急救藥品、設備處于隨時使用的狀態(tài), 包括利多卡因、起搏器、除顫儀等。
1. 2. 2 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護理, 加強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對已存在的風險事件、潛在風險事件進行處理, 同時對患者進行積極心理干預, 安撫患者的負面情緒, 并且通過積極干預患者的心理, 使患者情緒保持穩(wěn)定。
1. 2. 3 心源性休克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異常癥狀, 例如焦慮不安、心跳加快、冒冷汗, 需警惕患者是否出現(xiàn)休克。如果患者出現(xiàn)尿量明顯減少、血壓降低異常, 則需要立即報告醫(yī)生, 提前對患者做好休克的預防與治療[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QOL評分。使用QOL對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1、2、3個月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 共12個項目, 各項目評分1~5分, 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4]。②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運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判定患者的滿意程度, 滿分為100分, 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不滿意[5]。>90分為非常滿意;75~90分為比較滿意;60~74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QOL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QOL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2、3個月, 兩組患者的QOL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1、2、3個月的QOL評分分別為(46.00±3.50)、(46.50±3.55)、(58.00±1.50)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6.00±3.50)、(38.08±3.32)、(41.50±5.00)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現(xiàn)代先進護理, 其目的主要為提高護理效果, 預先實施護理對策預防不良事件。先對不良事件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進行評估, 然后進行預防治療, 從而促使不良反應或者并發(fā)癥減少[6, 7]。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本身年齡大, 機體處于退化狀態(tài)中, 同時由于疾病的影響, 身體免疫力減退, 因此其發(fā)生并發(fā)癥風險更高, 必須對該類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 從而提高患者護理安全[8, 9]。本研究采用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干預, 結(jié)果顯示, 兩組患者護理后1、2、3個月的QOL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1、2、3個月的QOL評分分別為(46.00±3.50)、(46.50±3.55)、(58.00±1.50)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6.00±3.50)、(38.08±3.32)、(41.50±5.00)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6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顯著, 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提高護理的質(zhì)量。
綜上所述, 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 經(jīng)過該護理方案干預, 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大幅度改善, 護理滿意度也得到明顯的提高, 對改善患者的預后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書平. 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8, 5(94):284-285.
[2] 胡瀟, 韓笑. 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2):298-299.
[3] 余娟, 余麗娟, 高娟. 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8, 24(19):13-15.
[4] 曹桂蘭. 住院冠心病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程序的探討.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26):251-252.
[5] 馬冬梅. 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實施效果研究.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8, 22(24):3370-3371.
[6] 葉秋梅. 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不良情緒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8, 24(7):72-74.
[7] 林亞良.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18):141-142.
[8] 惠媛. 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心理醫(yī)生, 2018, 24(3):261-262.
[9] 彭福娟.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實施效果.心理月刊, 2018, 2(8):115.
[收稿日期: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