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晶
我看到一句話:一個人愛你的最高形式,是接得住你所有負面情緒。同樣的話我還看到過許多:接納你全部的人,才是真的愛你;愛的最高形式,是你在鬧,他在笑,孩子哇哇叫。
看到這樣的標題,我們總想點進去看。而會點進去的人,有相當一部分人有個接不住Ta情緒的愛人。價值觀一對照,就會悵然若失:果然,我們家愛的形式,不是最高形式。
同樣,男人真正愛你的10個表現(xiàn),做到這10個是真愛,做不到的大概是高仿。更狠的是,做到這1點才是真的愛你,只剩下最后一條路可走,看完后只會感嘆:“愛人不上道?!?/p>
如果你這樣走,路會越走越窄的。因為,這世界上能接住你所有負面情緒的人,是不存在的。就連最愛你的自己,偶爾也受不了自己,也做不到接納自己的全部情緒。
我們是否需要被一個人接住所有負面情緒?需要,但,不是現(xiàn)在。曾經(jīng)的你作為孩子,非常需要被父母接住負面情緒。
小的時候,你需要被接住負面情緒,是為了安全+習得。這個安全中,包括了:我是否足夠好?——發(fā)展出自我;我是否值得擁有關系?——發(fā)展出依戀。
經(jīng)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妻子容易情緒失控,接納不住自己的情緒。在丈夫面前表現(xiàn)出來后,會產(chǎn)生極大的羞恥感和憤怒感。
羞恥于“我居然會失控到這個地步”,憤怒于“你什么都不能為我做,連安撫都不行”,“你就呆呆站在那里看著我,甚至拋下了我,你的眼神里寫滿了厭惡”。
最后這些羞恥感和憤怒感,有一部分變成恐懼:我是否值得被愛?我的這部分是否能被接納?
這是個悲傷的命題,因為父母沒有很好地對待你的情緒,最終使你沒能學會,你是無辜的。但鍋不能甩,對面的人是你最親密的人。
父母未完成的命題,我們不能強迫愛人去做到,因為他的背后也有一對不靠譜的父母。他愛你,已經(jīng)竭盡全力。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的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你發(fā)脾氣的樣子并不丑。因為你孩子就是這樣發(fā)脾氣的。有的孩子會打自己,有的會打你,有的滿地打滾,有的號啕大哭。這些都是很原始的發(fā)泄情緒的方式。
后來我們是怎么學會不用這種方式的?
首先是情緒被安撫了,并且我們通過父母示范“處理情緒”,學會了安撫自己。在這樣的父母健康的養(yǎng)育下,慢慢地,我們情緒的強度就不會很大,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也會增強。
如果你運氣夠好,你的愛人剛好自帶心理咨詢師屬性,給你重新養(yǎng)一遍,大概你也能好。但,概率太小,有這種運氣,你也就不會爛牌在手了。所以,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你知道這是正常的。
其次,你需要被安撫和接納,本質上是在滿足我們剛才講到的,安全的需要,包括自我感和依戀。
當負面情緒沒有被接納時,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尤其對方冷漠地看著你,會激發(fā)你對自己的不滿和羞恥感。
我們必須將發(fā)泄情緒的方式和“我是個什么樣的人”切斷聯(lián)系。難聽點:我是怎么發(fā)脾氣的,和我值不值得被愛,有什么關系?你害怕被拋棄,不再被愛,已經(jīng)是童年的問題。
最后,你的伴侶為什么對你的負面情緒束手無策?
人和人之間,總是充滿防御的。當你發(fā)泄情緒時,你知道自己表現(xiàn)出來的殺傷力,只是一種脆弱,你是在等著被安撫。但在伴侶眼中,這場景十分恐怖。他一激動就會首先防御,因為根本不知道如何安撫你,不知道怎么才算接得住負面情緒。
不瞞你說,很多人認為只要站著不跑,就算接得住你了。你呢?你覺得對方如何做,才算接得住你?這個話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有人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所以,當你渾身冒著紅光,鼻孔里喘著粗氣,你的伴侶不跑,這已經(jīng)是最高形式的愛了。當然,如果跑掉了,說明他膽子小,估計也是被父母嚇大的孩子。
而相比你的伴侶,心理咨詢師厲害在哪里?他沒有防御。他把自己的害怕恐懼創(chuàng)傷等,通過自己的心理咨詢,理解透了。面對你的負面情緒時,他就不用去保護自己。他可以讀懂你,因為他被訓練得可以讀懂很多人。關鍵是,你要付費。
而你身邊那個最愛你的人,不論你有多少負面情緒,雖然不知道該拿你怎么辦,可從未拋棄你,依然站在你身邊,還不收費。
所以一個人愛你的最高形式,不是要接得住你所有負面情緒,而是經(jīng)得住。
你看他,雖然牌爛,但愛得感人。
(摘自丁丁心理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