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軍
發(fā)展與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素養(yǎng),是任何一門學科都應關注的能力培養(yǎng)方向.在高中化學的課堂上,隨著知識的慢慢深入,教師應當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思維的發(fā)散性可以讓學生思考問題時路徑更加開闊,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細致深入地剖析問題,更快地實現對知識的有效吸收,從而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素養(yǎng)的不斷強化.
一、透過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分析思考
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有很多實施路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為學生思維的鍛煉提供空間和機會,要讓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更強,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無論是在進行知識導入,還是就具體內容做分析講解時,都可以從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出發(fā),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做相應的思考,從而慢慢進入教學主題中,這樣也能夠讓學生理解問題背后所包含的知識內容.教師還可以以問題作為導向,讓學生結合一系列問題展開自學過程.這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有較好的實踐空間,也是對學生獨立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良好的教學方式.合理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增強課堂的整體活力,讓學生學習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鍛煉,還可以加深學生的整體學習印象,更加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催化劑”是高中化學課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讓學生準確認識這個化學概念并且充分理解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教學構成.課本中對于催化劑的定義是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的物質.在引導學生充分探究這個概念的實質,并且實現對這個知識點的良好掌握與吸收的過程中,筆者設定了如下的情境:催化劑是否參與了化學反應?“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是指“加快”反應速率還是“減慢”反應速率?“本身的質量不變”是指始終不變還是指反應過程中也可以改變?我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本中的相關內容,找到相應的答案.這樣的教學組織方法充分體現了問題情境的教學輔助效果,讓學生的學習探究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發(fā)散性的形成.
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多樣性
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在思考探究問題時思維的路徑更加多樣,這樣才能夠在問題探究與解答時效率更高,才能夠找到更加有效的解決突破口.教師可以在平時的知識教學中加強對一些靈活有效的學習方法的融入,這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多樣性,讓學生學習的效率更高,也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素養(yǎng)的形成.教師還可以多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做相應的分析總結,注重問題探究方法的梳理回顧.這樣能夠讓學生的知識積累更加迅速,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準確率.
比如,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有關知識時,由于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比較分散,需要理解記憶的內容有很多,教師可以引導大家做有效的梳理總結.比如,可以通過“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以及水化物→存在、性質、用途”等為主線來學習.對于具體的某一種物質的學習,則可以通過“結構→性質→用途→制法”為主線進行思考掌握.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大家通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將元素化合物知識組建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找出規(guī)律,加強記憶.這些不僅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也是非常高效的思維路徑.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實現對知識的吸收與掌握,也能讓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更高,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鍛煉.
三、利用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結合知識教學展開,也可以在很多典型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展開.化學實驗的類型有很多,在給學生講解化學實驗時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和操作技能有良好的掌握,也要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反應過程,以及實驗中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方法做相應思考.這些問題的分析探究能夠讓學生對一個特定的化學實驗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還可以考查學生對化學物質的性質和相應的化學反應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學生的實驗知識會得到積累與豐富,對化學反應原理的理解也會更加充分,從而能夠更好地起到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效果.
比如,實驗室制Cl?2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反應中濃鹽酸體現了什么性質?可否利用濃鹽酸與實驗室制O?2的殘渣來制取Cl?2?如何得到純凈、干燥的Cl?2?以H?2、O?2及Cl?2的制備為例總結出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有哪些?如何鑒別鹽酸和氯水?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變”的發(fā)散思維可以拓寬他們的思路,讓他們對這個具體的化學反應有更加深入、細致的認識.經過這樣的思考探究后,學生可以對其中的知識原理有更好的吸收,大家的綜合學科素養(yǎng)也會有更好的形成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