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 長沙市群眾藝術館 湖南長沙 410005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科技的日益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中,進而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對此,要想很大程度上滿足民眾的這種需求,就必須采取一些創(chuàng)新有效的方法,這些方法要具備能準確定位不同文化的特點,并且以此來確定不同的目標,以達到理想效果。換種理解方式,就是要讓民眾掌握準確多方位的聲樂文化特點,進而實現(xiàn)滿足民眾的文化需求,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提升民眾的幸福感,為建設和諧美好社會、良好的民眾間關系貢獻出一份努力。
這些年來,我國的群眾聲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伴隨著改革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外各種聲樂文化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大中。社會中不同群體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認識和接受差異,如聲樂的根基、自身條件等有較大差異,這也對群眾的聲樂輔導工作有了更大的要求,群眾的聲樂輔導不同于一般的學校教學工作,學校教學工作會對聲樂的專業(yè)性、正確性以及可接受性有較大要求,對各類唱法都有一定的掌握要求,這與群眾聲樂的輔導有著很大的差別。群眾聲樂著重看中其對大眾的普適性,有著自身多層面、較易掌握的特點,這也對群眾聲樂有著極大影響的部分。在輔導過程中,教導者要認真把握群眾聲樂受眾的興趣度,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主觀能動性,讓受眾樂于去學習,并享受這個學習接受的過程,這對和諧社會的建立有著極大促進作用。
聲樂的多元性是影響聲樂的一個很重要因素,聲樂的真正愛好者是那些能隨著本性出發(fā),不拘束于現(xiàn)實,真實的表達自己當下的真實感受,這種極大的融入了自己情感的聲樂,是真正具有聲樂底蘊的文化,體現(xiàn)著向往自由、追求自然等特點,其多元性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
1.對聲樂環(huán)境氛圍的多元。在群眾聲樂接受者中,其受眾遍布各個年齡、各個階層的不同群體,群體雖不同但都有著對群眾聲樂的尊重之心,以及熱愛學習之心。
2.群眾聲樂的接受水平不同。因為群眾聲樂面對的不是單一群體,不同群體對相同的知識有一定的接受差異,因而導致不同群體對其掌握程度有著許多的不同,所以掌握水平有很大差異。
3.群眾聲樂的表演風格。在群眾聲樂中,其教導工作是輔導者面對著多個學習者,并且受學者的接受水平不同,輔導者的輔導水平可能也不像在學校中那么專業(yè)專一,但這種非專業(yè)專一也使得受學者很大程度上掌握不同類型的教導方式,并且以此反推輔導者,令其更要掌握更多的教導方法,這在間接中也提升了輔導者的教導水平,促進群眾聲樂向著更好的未來發(fā)展。
通過對群眾聲樂節(jié)目的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很醒目的特征,就是娛樂性。所以針對這個娛樂性,聲樂教導者要避免過度重視技術性教導,不能一味以技術標準來嚴格要求受學者,這也是因為群眾聲樂的接受群體不同所決定的。對此,教導者在群眾聲樂的教導過程中,要用一些簡單易明的方法來傳達知識,通過通俗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受學者的學習熱情才會更高,更用心投入到學習中。
1.學會“說”
群眾聲樂的基礎是“說”,只有說好了,才能唱得更好,才能展現(xiàn)最真實的自己。在群眾聲樂中,歌曲的基礎就是歌詞,歌詞的表達就是用“說”來展現(xiàn),其表達著歌唱者的真實想法與情感,融入情感的“說”,其實也就是唱了,在“唱”過程中講究抑揚頓挫,從而做到完美的“唱”,造就一個令人滿意的聲樂。總之,一個令人陶醉的聲樂,其表達過程離不開“唱”,而“唱”的基礎又是“說”,準確的“說”要求說唱者能穩(wěn)定精確咬字,并正確發(fā)音,在任何時候,只要能“說”好,“唱”便不在話下了。
2.想著“唱”
在唱前,歌唱者要想著如何去唱,同時也要想好該用怎樣的情感來表達,以達到目標效果。換句話來說,歌唱前多想,意味著說唱者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再用自己思考的結果來最大程度上展現(xiàn)本次唱的過程,以追求最好效果。
3.唱著“玩”
群眾聲樂與學校中的聲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娛樂性的不同,群眾聲樂看重娛樂性,它通過娛樂性,使得大部分受眾能從中享受聲樂帶來的精神享受,在精神滿足中提高了生活質量。要想做到唱著“玩”,必須把娛樂性這一本質與融入到群眾聲樂教導與學習中,讓受學者在感受聲樂魅力的同時,也收獲一份精神的愉悅。
群眾聲樂文化在中華文化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它的形成離不開長時間的積淀和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它助推著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展現(xiàn)中華文化魅力。伴隨著時代發(fā)展,群眾聲樂要與時俱進,融入當代高新科技,讓更多人對其它有所了解,讓群眾聲樂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讓我國更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