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美
Q
孩子原來挺乖巧的,現(xiàn)在卻越來越不聽話。當他不聽話時,我也會努力控制情緒,可聲音和語氣控制不了。我不知該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A
每一個失控家庭的背后,都有一個不會溝通的父母。
當父母和孩子溝通上出現(xiàn)障礙,父母首先要知道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在之后的溝通中,不要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是直接說出令你不舒服的地方,以及具體說出你希望對方怎樣改變。另外,溝通時要注意言辭,學會用正面語言傳達你對孩子的期望。過度批評只會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
父母怎么說,孩子才肯聽?結合我女兒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的一些故事,總結了以下三點經驗:
上周末,我和先生陪女兒練滑輪。女兒穿上鞋子,戴上護膝和頭套,抓著護欄一步一步向前滑。正當滑得興高采烈,女兒一不小心摔了個大跟頭,一屁股坐地上大哭起來。
我先生沒有扶她起來,在一旁說:“摔倒了就摔倒了,有什么好哭的。你要不要繼續(xù)練了?不練就回家?!迸畠毫ⅠR不哭了,但以后卻不肯練滑輪了。
在生活中,父母接納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困難,心情非常壓抑時,孩子只有以哭泣的方式去發(fā)泄。如果否定孩子的感受,或者過多責備,很可能造成孩子心理障礙。父母真正接受孩子的情緒,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議,才有勇氣克服更多的困難。
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貼不聽話的標簽,動不動呵斥、打罵孩子。父母愛孩子,對孩子抱有期望,或者提要求,這都沒有錯。但父母不應當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去對待孩子,不應當用權威去壓制和威脅孩子。這是非科學的教育手段。
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父母和孩子之間才能平等地相愛下去;只有父母真正放下身段,孩子才會自然而然主動配合。
一次,女兒舞蹈課結束后選擇和姥姥走路回家。練習舞蹈的地方離家大概有5公里,走路差不多要一個半小時。
回到家已近晚上6點,她開心不已地和我分享這一路的開心事。她說:“媽媽,多鍛煉身體才會健康。所以我才和姥姥走路回家的。雖然很遠,但我和姥姥都堅持下來了,我們是不是很棒?。俊?/p>
那時是三月份,蘇州的天氣還非常冷。女兒能夠堅持和姥姥一路走回家,這確實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我獎勵了她一個最喜歡的小飛機模型。得到獎勵的女兒快樂得手舞足蹈,她說下次還要和姥姥一起走路回家,并且還感謝姥姥,如果不是姥姥的鼓勵,她也不會堅持下來。
選擇恰當時機贊美孩子,能夠激發(fā)孩子繼續(xù)嘗試的興趣和熱情,可以強化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他正向的外在動機,產生持續(xù)良好的行為。當然也能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
在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也是一邊學習,一邊改變。我愿意去接納孩子負面的情緒,認可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且以身作則,改掉不科學的育兒觀念和方法。我想,只有當父母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我們說的話,孩子才愿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