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明,王夢婷,吳霏兒,薛小旭,王兵威
(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理學部,江蘇 連云港222000)
“物理化學”是利用物理的理論基礎與實驗技術手段,通過數學的演繹,對化學體系進行性質和行為研究的科學,是化學化工類、材料類、藥學類等專業(yè)普遍要學習的課程。“物理化學”的知識體系嚴謹完整,既是對前期“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進行規(guī)律性總結,同時也是后期“結構化學”“量子化學”等課程的理論基礎[1]。此門課程對學生的理工知識素養(yǎng)有著較高的要求,概念抽象,理解難度大,公式較為繁雜,適用條件較多,大多需要利用高等數學知識進行推倒,是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之一。長期以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持續(xù)給學生灌輸抽象概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無法準確把握知識體系,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同時,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本文嘗試提出思維導圖結合比較教學法與目標導向法的教學模式,經過前期的教學實踐,效果良好。
思維導圖是由著名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思維方法。選取所研究的主題,然后以主題為中心,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編碼、加工,進行思維的發(fā)散,即引出次級主題[2]。此外,通過配以顏色、圖案及線條的改變,使之更醒目與多樣。
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筆者將思維導圖進一步豐富化,設計出“對比型思維導圖”等類型,并將其應用到“物理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從而豐富“物理化學”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學習中,關于“熵”的內容是學生普遍反映較為難理解的部分。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了卡諾循環(huán)和卡諾定理后,開始初步接觸到熵的內容。筆者以李三鳴編著的《物理化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8 版)第二章“熱力學第二定律”為例[3],采用思維導圖結合比較教學法與目標導向教學法的形式加以展現,從而幫助學生順利掌握此部分內容。
美國新行為主義者托爾曼在其目的行為學習理論中,將S-R(刺激-反應)公式修正為S-O-R,認為個體內在的認知活動是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輔助學生完成個體“認知地圖”的構建,從而為后來的行為突現提供心理基礎[4]。
思維是人的重要認知活動,是人腦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內容本質概括和間接的反映,是一系列復雜的心智過程。思維分為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解決問題的形象思維和以抽象的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的抽象思維。筆者在“物理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將抽象思維過程表象化,從而賦予思維過程以具體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化學的學習。通過結合比較教學法與目標導向教學法,可以多維度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與輻合思維(求同思維)進行訓練。由于學生的思維差異性,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中心主題的選取會有差異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思維導圖的引入,對學生個體“認知地圖”的構建,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比較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著重體現辨析并確定教學內容間異同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5]。通過把彼此之間有聯系的內容放在一起,通過“求同比較”“求異比較”與“相似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
2.2.1 熵的引出
熵概念的引出,是建立在卡諾定理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可逆熱機效率與不可逆熱機效率公式,一步步引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即克勞修斯不等式(Clausius Inequality)。
其中,ηr為可逆熱機效率,ηi為不可逆熱機效率,Tc 為低溫熱源,Th為高溫熱源,熱機從Th吸熱Q2,一部分做功,另一部分傳遞給低溫熱源Q1。筆者將本部分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如圖1。
結合思維導圖,具體學習內容可解釋如下:通過將公式1 變形,可以得出在卡諾循環(huán)過程中系統(tǒng)的熱溫商之和為零。
通過將任一可逆循環(huán)切割為無數個小的卡諾循環(huán),將結論推廣至任一可逆循環(huán)的熱溫商之和為零。
繼而得到從同一始態(tài)到同一終態(tài),經歷不同的可逆路徑,系統(tǒng)的熱溫商之和相等。
公式2 參考上述研究路徑可得,若系統(tǒng)經歷不可逆路徑,其熱溫商之和小于可逆路徑的熱溫商之和,從而得出克勞修斯不等式。通過圖形的展示,“求同比較”與“求異比較”,學生對于克勞修斯不等式的引出,會有深刻的印象。
2.2.2 可逆過程的熱溫商為什么不是熵?
通過上述討論,學生會比較容易將“熱溫商”與“熵”的概念進行混淆。此部分教學內容設計采用思維導圖與“相似比較”展開,從而使學生可以明確地辨析“熱溫商”與“熵”,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準確。
系統(tǒng)從同一始態(tài)出發(fā),到達同一終態(tài),經歷不同的可逆路徑,熱溫商之和相等,貌似符合狀態(tài)函數“殊途同歸,值變相等”的特征,但熱溫商并不是熵。筆者認為,采用圖2 的呈現形式,將使學生快速理解“熱溫商”與“熵”的關系。
本知識點同樣采用對比型思維導圖進行展示,正如A 城市到B 城市的距離不會因為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而發(fā)生改變,始態(tài)A 到終態(tài)B 的熵變ΔS 也不會因為采用可逆路徑完成亦或不可逆路徑完成變化而發(fā)生改變??赡媛窂降臒釡厣讨偷淖饔茫褪钦闪喀的一把“尺子”,其ΔS的數值,等于可逆過程熱溫商之和。
圖1 熵的引出
圖2 熱溫商為什么不是熵
圖3 思維導圖目標導向法在熵概念學習中的應用
若始態(tài)A 到終態(tài)B 經歷的路徑為不可逆過程,我們在求解數值的時候,就只能重新設計一條可逆路徑,利用“假想的熱溫商”來做“尺子”,去求解ΔS的數值,從而引出熱力學第二定律最為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即可逆路徑的設計。
教學目標是學習者通過教學后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的、明確的表述。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6]指出,教學目標分為認知學習領域、動作技能學習領域與情感領域三個方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在“熵”概念知識群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結合目標導向教學法的方式,學生能較好地實現認知學習領域的各個亞層目標。
在學生掌握了克勞修斯不等式知識后,開始教學設計(圖3)。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任務,即在學習完畢后,可以判斷某一過程進行的方向和限度,引起學習者注意,告知學習者學習預期。
教學過程中,首先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即克勞修斯不等式。利用克勞修斯不等式,學生可以判斷一個變化過程是可逆過程還是不可逆過程,但是無法判斷其方向性。為了實現將熱力學第二定律運用于方向性判斷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目標的引領作用,將包括熵增加原理在內的教學內容作為子內容形式出現,并做好各個子內容之間的銜接,從而在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下,充分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增加絕熱條件,得到熵增加原理,但由于可能存在以功的形式進行能量交換,故將體系進一步限制為孤立體系。在孤立體系中,排除了環(huán)境對系統(tǒng)以任何方式的干擾,故孤立系統(tǒng)的不可逆過程必定是自發(fā)過程,從而實現對變化方向性與限度的判斷。
若利用熵判據進行判斷過程的方向,需要同時計算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的熵變,比較繁瑣,因此,引入輔助狀態(tài)函數亥姆霍茲能(封閉系統(tǒng),等溫等容和非體積功為零)和吉布斯自由能(封閉系統(tǒng),等溫等壓和非體積功為零)就非常有必要了,它們與熵判據一起,成為了自發(fā)過程方向和限度的三大判據。
通過將此部分教學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可使學生對知識脈絡有較好的掌握,對知識的靈活應用,有一定的啟發(fā)。通過此教學設計,學生可以順利實現布魯姆認知學習領域中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與評價各個目標,即明確各個概念中的關系,能選擇合適的判據進行過程方向性的判斷。
通過在“物理化學”“熵”概念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將復雜的知識模塊用圖像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以較好地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訓練,從而增強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與靈活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為創(chuàng)造性而教”,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同,以思維導圖教學法為代表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了更多進行教學改革的空間,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的氛圍,使學生所學知識更加系統(tǒng)與條理,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