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應軍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qū)錦江小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寫作能力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讀懂文本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感情。而引導學生“隨文微寫”,則是通過日常的訓練和實踐不斷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所謂隨文微寫,就是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吸收,抒發(fā)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有意識地進行寫作訓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隨文練筆、自主交流,體驗寫作的快樂。與此同時,引導學生恰當運用課文中的詞句進行練習,最終使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語言簡練、流暢的程度,激發(fā)學生練筆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隨文微寫是在新課標指導下出現(xiàn)的一種創(chuàng)新的寫作形式,它的寫作規(guī)模比較小,主題也比較清晰,有特別強的目的性和操作性,是一種微型的寫作。在寫作篇幅上,可長可短;在表達方法上,可描寫可抒情,可敘事可議論;在文體特點上,或詩歌、劇本,或小說、散文。這種寫作在閱讀教學時可以以多種形式隨時進行。寫作形式可以是縮寫、擴寫,也可以是仿寫、改寫,也可以針對文本表達自己的生活感想;還可以針對某個文段加以細嚼慢咽。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有一定的發(fā)揮想象力的空間,而且目的性也非常強,使學生能夠用簡短、清晰的語言,描繪出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和內容,使學生能夠更深層地了解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增強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提高語言錘煉和概括的能力。
(一)解讀作者 對于學生的微寫作,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課本中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成長環(huán)境,作者所處的朝代、所經(jīng)歷的坎坷,以及作者的思維方式、風格傾向,通過不同的角度,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準確把握作者的價值觀,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情感,掌握文章的主旨。
(二)解讀編者 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要使學生充分了解編者的真正意圖和正確使用教材的意義,以及研讀教材所得到的體會。教師通過領悟編者的意圖,從而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注意寫作的技巧,盡量讓學生把閱讀中所學到的方法轉化為寫作技能。同時在寫作過程中注意對寫作的專題采用一定的特點,抓住單元的特點和細節(jié),符合語文寫作的規(guī)律,同時兼顧語文教學素養(yǎng),使學生不斷嘗試新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語文寫作水平和能力。
(三)讀懂文體 每種文體都有它自身的特點,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不同的寫作技巧。而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究不同文體之間的區(qū)別,感受文體的寫作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一)依據(jù)課標,遵循學生的學段特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jù)新課標的內容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此同時,遵循學生的學段特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課文中所陳述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達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效果。
(二)結合學情,切合學生需求 1.因材施教,結合學情 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教師要在不同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檢測。根據(jù)不同程度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授課方式或者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yè),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結合學情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寫作能力,巧妙地插入練寫題目。2.引導學生多看、多想、多說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讓學生多看,即多看文本,多設置一些情景;多想,即在看到文章內容時,多思考,多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多說,就是多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可以和同學交流對課本的理解,和教師保持溝通。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需求,以解決學生在學習寫作過程中的困難為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訓練。
(三)挖掘練寫點,基于文本特征 隨文微寫的寫作形式可以是小說、散文、詩歌等,不局限于某一個具體的文本。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文體特點,基于學生的寫作情況。舉個簡單的例子,小說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了解小說中所涉及的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人物形象離不開故事情節(jié),也離不開人物所生活的環(huán)境,而這是寫作的基本要素,通過對文本特征的理解,概括出文本所要表達的主題就可以針對某處環(huán)境或者某個人物形象進行隨文練習。
(一)認知 寫作的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是學生在語文習作中的體現(xiàn);認知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則是學生對文章內容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文本素材的內容,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將其讀通、讀透,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生動形象的情景,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深刻感受課本人物感情的同時,寫出自己內心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接觸不同的題材,再加上日常的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三)遷移 在給學生傳授寫作技巧及寫作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是對寫作遷移練習的基礎。在日常練習中,教師可根據(jù)文體中的句段,讓學生仿照文段進行遷移。通過適當?shù)倪w移,強化讀寫訓練。以讀帶寫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練習寫作的過程中,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最終融會貫通。
總之,隨文微寫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起到知識擴充的作用,是提高學生寫作技能的有效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寫作方式,將隨文練筆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上,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學習方式,從而靈活運用現(xiàn)代信息科學技術,以創(chuàng)新、幽默的導入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課堂活躍的氛圍中,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和表達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實踐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和語文思維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