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潔
關鍵字:音樂欣賞;表格分段式;有效教學
“表格”在社會生活中應用廣泛,很多復雜的內容、手續(xù)等都用表格來處理。如會計用的各種帳目、統(tǒng)計表和各行各業(yè)乃至每個人都能涉及的個人簡歷、手冊等。從出生報戶口、上學、工作等都離不開填表。其內容清晰、全面完整、一目了然、規(guī)律性強,填寫也很簡單。可見它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而我就是把表格本身具有的這些特點,恰當?shù)剡\用到了音樂欣賞教學中。
“表格分段式音樂欣賞教學方法”是以表格的形式從整體上將音樂作品分成若干小部分來欣賞和分析,并把對音樂作品分析的結果和對音樂的理解,分門別類地整體展示在已設計好的表格里,使它有一個清晰的知識結構。對教師教學和學生欣賞、理解音樂、掌握積累知識等都有很大幫助。以下分別從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對于任何事物都難以從整體的表面現(xiàn)象去認識本質特征,而表面現(xiàn)象的認識也往往是片面的、膚淺的,缺乏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只有進一步挖掘局部的內在特點,才能真正認識事物的本質特性。理解音樂作品也如此。如果讓你完整聽作品四遍,你所理解和分析音樂的深度,遠遠不如先整體聽一遍,再逐段欣賞分析兩遍,最后再完整聽一遍的效果好。同樣是四遍,但理解的程度卻不同。后者相對前者較具體細致、全面深入,同時也減小了難度。因整體理解的難度在每樂段(或章、句)中得到了分散和緩解。這一欣賞過程符合從個體到整體、從簡單到豐富的認識事物本質的普遍規(guī)律。否則在欣賞較大的音樂作品時難度就更大了,即便按曲式結構分樂章(或部分)去欣賞,難度同樣較大。因每一樂章(段,句)都有幾層意喻,應進一步分解成樂段(句)并設計出小標題來進行引導,學生才能正確理解音樂。如同路標正確引導路人一樣。例如《梁?!返恼归_部包括:抗婚一樓臺會一哭靈一投墳幾個情節(jié)。而每樂段又蘊含著深層次的音樂形象。如抗婚又包含銅管樂、打擊樂所表現(xiàn)的“強大而殘酷的封建勢力”和小提琴所表現(xiàn)的“英臺哭訴內心哀怨與憤恨”以及這兩種形象的對抗等幾重含義。只有將其分段單獨賞析,才能更準確地體會出這幾層含義,從而更深刻和具體地理解作品。使難點在每段中逐步得到解決,準確地理解整部作品的內涵。
分段欣賞能逐層深入地理解作品,但如果教師僅一味地口頭講解分析各段的要素是如何如何發(fā)展變化,又是如何構成音樂語言表達音樂形象的,再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所聽音樂或產生的感想或分析等等,但最終學生又能理解或記住多少呢?教師無從了解。就像地理教師雖分地區(qū)講各省市地理位置,卻不結合地圖,僅憑口頭講解,缺乏直觀的視覺記憶來幫助理解,學生很難掌握。如果音樂欣賞教學用表格來幫助欣賞分析作品將事半功倍。每段音樂的變化是相對的,而表格分析的作品更能體現(xiàn)出這一音樂特性。把每段音樂分析結果或音樂瞬間變化的特點用簡單的符號(或術語)記錄在相應的空格中,雖然記錄簡單,但每聽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和認識來補充和豐富它,為下次欣賞和深入理解音樂提供參考。使欣賞成為一個聆聽、體會和填空的過程,既簡便準確又易掌握。同時又體現(xiàn)出認識和理解音樂的程度。這是一個在聽覺上感受,在視覺上記憶認識,在體會中理解的過程。這一方法較傳統(tǒng)口頭分析作品更全面深刻。學生容易掌握,教師易于評估操作。
在音樂教學中表格內容的設定,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程度等實際情況來更換或增減,不可千篇一律,要靈活而有針對性地使用。當音樂作品較長且分析的內容又多時,一節(jié)課就只能賞析一部分(或樂章樂段),其余音樂和表格下次再接著賞析填寫,最后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分析圖表,絕不失表格和作品的完整性。即“縱向分解使用表格”;如果想一節(jié)課就賞析一部大的完整作品,每段就應分析一兩個有突出作用的知識或音樂形象。例如:引子只體會意境;呈示部只分析旋律或情緒的特點;展開部各段只分析速(力)度變化或演奏樂器及音樂形象……等。每樂段(樂章)都要有分析的重點,這樣就可以欣賞完一部大作品。即“斜向或曲線使用表格”;如果要想了解一個知識在全曲中是如何變化和作用的,就可體會分析同一知識在每樂段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并填于表中,便于對比分析,即“橫向分解使用表格”;還可以將幾個作品分析的圖表展示出來,進行對比欣賞和分析,體會不同的音樂形象,即“整體使用表格”。如何使用表格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表格填寫形式,老師也應靈活掌握,師生可共同賞析討論來填寫;或老師將分析填寫好的表格展示給學生,讓其在音樂中感受或體會;或以問題形式和考查測試形式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尋找答案來自行填寫;或幾種形式交叉填寫。這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靈活掌握。以上是筆者在多年教學中的一點心得體會,需要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望給予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