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培干
廣西南寧市橫縣鎮(zhèn)龍鄉(xiāng)初級中學,廣西南寧 530307
一、留守兒童主要有3 種類型:1.單親撫養(yǎng) 2.隔代撫養(yǎng) 3.親屬寄養(yǎng)。
二、因留守而造成兒童心理出現(xiàn)的問題如下:第一種是單親撫養(yǎng),這種監(jiān)護方式指的是留守兒童,父母當中僅有一人是外出打工,留有一人在家庭當中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的留守兒童表現(xiàn)還不是很差,只是少點笑聲。第二種是隔代監(jiān)護,留守兒童的父母全部外出打工,由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外婆進行監(jiān)護,造成孩子自私、性情孤僻、無所謂的性格特點。第三種是親屬監(jiān)護,這種指的是留守兒童,父母雙方外出打工時,留守在親戚朋友家代為監(jiān)護。這樣一來,這些留守兒童習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親屬的話都不當一回事兒,就出現(xiàn)有違規(guī)、違紀、違法現(xiàn)象。
三、造成留守兒童出現(xiàn)各種不良現(xiàn)象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平常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的技巧是受到父母的影響熏陶的。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較難提供規(guī)范化的互動模式,孩子較為自卑、孤獨感強。因為父母都不在身邊,加上平時缺乏溝通造成留守兒童焦慮、煩悶、易怒的,有事不知所措心理問題,他們對于學習感興趣的比例遠遠高于非留守兒童,所以學習成績就比非留守兒童差了,于是又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也沒有人能與之交心,久而久之就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了。
(二)留守兒童自身原因
有部分留守兒童性格開朗活潑,爺爺奶奶不用怎么管他們,平時遇事會跟父母、老師或朋友交流如何去解決問題,成績不是很差,雖然也常有犯錯,但是很快就能改正。但是有些留守兒童比較內向,不會主動與別人傾訴,出現(xiàn)錯誤和問題后,沒有父母的引導指導,靠自己去解決,犯錯了就會比一般學生的負罪感更強,他們會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
(三)留守兒童生活環(huán)境因素
古有孟母三遷,生活環(huán)境也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留守兒童沒有父母在身邊,常常生活在臨時監(jiān)護人教育意見不和的矛盾環(huán)境中,一般奶奶都認為寵愛孫子孫女多一點,長大會自己懂道理的。而爺爺則會認為:孩子的父母將其托付于己,必須嚴加管教,有時甚至打孫子,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否則難以給兒女交待。這種矛盾的教養(yǎng)方式常使幼兒心理產(chǎn)生矛盾,感到不知所措。這種矛盾的培養(yǎng)方式,也造成了留守兒童在面對自身問題時的矛盾心態(tài)。
四、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
1、家長努力。外出打工的父母要與孩子更多的交流和溝通,父母的教育關心要得法,要盡可能多回家來看望孩子或者經(jīng)常打電話給孩子,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并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關心和呵護。平時抽時間回學??纯春⒆樱o孩子生活上的幫助,學習上的需求盡量滿足。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自己與眾不同。必要時學校放小假也回來帶孩子到身邊,這樣可以讓孩子體會父母掙錢的不容易?;貋聿艜颖杜W習。留守兒童教育中,家校聯(lián)系是必不可少的。家長也要經(jīng)常與老師聯(lián)系,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現(xiàn)。孩子的不良習慣形成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關,及時與家長溝通是留守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不良習慣形成原因,讓家長知道在學校的表現(xiàn),應該督促指導孩子怎樣做,就能從根源上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了。
2、學校老師努力。留守兒童心理教育中老師的關愛是一味必不可少的良藥。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學生,“以人為本”,是對每一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師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這樣老師才會產(chǎn)生熱愛之情。留守兒童一般不太愿意主動尋求幫助,當情緒問題不能夠自我排解時就會積壓產(chǎn)生心理問題,假如說缺乏自信、焦慮自閉、或者悲觀消極。如果老師不能及時地進行一些心理上的輔導,對個人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個男孩叫黃某權,我用愛讓“愛”流露。對于黃某權這樣不良個性的學生,我們采取多方面的引導教育策略。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皠又谇椋瑫灾诶怼?,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他感覺到教師對他的愛。他逃學在家,不愿意上學,我和班主任一起帶上3 位同班同學上門在監(jiān)護人的配合下動員其返校。讓他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關愛,讓他覺得有同學老師愿與我共同成長,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在平時的生活上,我更多地去充當一個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角色在一些細節(jié)上給予他更多的愛護和幫助,了解他生活自理存在困難,開學的第一周我親自帶他去打飯和洗澡,教他洗衣服、洗鞋子和刷牙,第二周又督促他學會自理。后來我想到同伴互助式教育,于是安排3 到5 位學習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同伴具體幫助引導他的學習習慣及生活自理能力的養(yǎng)成。其次,在上課時加以關注,使他集中注意力,漸漸地收回他的心思,為促使他思考問題做好準備。班級學習園地特意安排了他最滿意的作品,他受到鼓舞,提高他的自信心。根據(jù)他的個性特點,通過形象的事物,有意的關注,適當?shù)谋頁P來提高他的興趣,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
我引導他參與集體活動從晨跑、大課間、體育課等找切入口,我給他講了優(yōu)秀運動員劉翔的事跡,和他講解了有關體育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意義,意志品質的鍛煉及養(yǎng)成等方面的知識,讓他了解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從而漸漸地引導他參與其他班級校級集體活動。要求幫扶的同伴監(jiān)督他按時作息,養(yǎng)足精神,以便提高學習效率。我還傳授了他《快速消除疲勞五法》和簡易健腦操,讓他學會自我放松,自我減壓,接納集體生活?,F(xiàn)在黃某權同學能按時上下學,堅守學校及班級課堂紀律,能堅持完成作業(yè),生活節(jié)奏規(guī)律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體質有所增強,愿意參與班級集體活動,現(xiàn)在他完全學會自理,身上再沒有難聞的氣味。晚自習他上教室,老師經(jīng)常摸著他的頭表揚他洗頭了換洗衣服了,引導他畫畫寫字,還在班上表揚他畫畫得好,字寫工整認真,久而久之,黃某權同學的臉上經(jīng)常露出甜蜜的微笑和以前若判兩人。黃某權同學的事例,讓我覺得同伴教育影響習慣的養(yǎng)成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耙话谚€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因此老師必須弄清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像對待黃某權這樣,要讓他懂得我為什么要這么做的道理,從理想上加以認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學生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3、社會各界關心。留守兒童群體已經(jīng)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重視,希望由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公眾廣泛參與,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其生活、教育、心理等問題制定一套切實可行、持續(xù)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證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