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乘曦
摘 要:本文主要從農村開展“三資”管理工作的意義出發(fā)根據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現狀,從村級財務的集中清理、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管理水平、監(jiān)督力度、管理機制與動態(tài)管理等方面,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策略進行了深入探析,以期對提高我國農村的“三資”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論思考。
關鍵詞:農村;三資管理;管理工作;管理探索;資產管理
農村的“三資”管理主要包括農村集體中的資產、資金與資源的管理,隨著我國農民經濟收入的穩(wěn)步提升,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與綜合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農村也逐漸開始關注“三資”管理工作,但現階段我國農村的三資管理情況并不樂觀,探析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策略就因此而變得更有意義。
一、農村開展“三資”管理工作的意義
農村三資管理的良好發(fā)展,能增強農民群眾的團結凝聚力,提高村領導服務協(xié)調農民群的積極性,保證農村集體工作正常運行,促進農村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也有助于保證集體資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降低了集體資產面臨的各種風險;更有利于農村資源優(yōu)化配置,合理安排使用農村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保證集體資產較高的利用率。
二、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現狀
1.三資管理情況復雜,收益管理混亂。在我國農村的三資管理工作上,由于涉及面積比較廣,如現金、資源以及各種實物資產等,這就使得許多村莊對于農村的集體資源情況不清楚,導致挪用卻不報賬等問題,同時又缺乏對于農村集體收益的合理規(guī)劃,從而使農村的三資管理變得復雜困難,程序違法、條款混亂等。
2.農村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在我國農村三資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大部分農村的領導綜合素質不高,對農村三資管理也沒有一個足夠深入的認識,不能清楚地了解三資管理對于整個農村的重要性,因此農村三資管理缺少高素質和擁有專業(yè)管理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從而造成農村三資管理的不合理,致使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三資管理水平不高,監(jiān)督執(zhí)行力度較小。在農村的三資管理過程中,部分村干部會忽視當地農村的財務制度,在支出上缺少群眾監(jiān)督的環(huán)節(jié),造成大量的私人支出,對于財務方面的印章管理也相對混亂,導致村發(fā)收據與支出單不統(tǒng)一的情況,使農村三資管理水平大大降低。
4.農村三資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在農村的三資管理過程中,由于部分村干部缺少專業(yè)的農村三資管理知識,沒有意識到完善農村三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導致我國農村的三資管理機制不健全,缺少具體且符合實際的三資管理制度。
三、探析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策略
1.做好村級財務的集中清理。為了提高農村三資的管理水平,應該努力做好村級財務的集中清理工作,在2017年,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古辣鎮(zhèn)曾利用國家產權制度改革的寶貴機會,對全村的財務進行了集中處理,鎮(zhèn)黨委政府通過積極組織相應的力量來對各村的財務進行了集中清理,真正做到了有賬可查。
該鎮(zhèn)黨委政府此次的村級財務集中清理的重點關注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村組干部與群眾們的借墊資金;第二,村組干部們應領卻未領的工資報酬;第三,農村大型項目資金,如水利設施、公路建設與農網改造等,根據農村專賬核算與專款專用等要求,來清理入賬,并對村中的群眾及時進行公布;第四,對農村信用社的借款進行逐筆核對與清理;第五,對各村內的其它現金與收支進行相應的清理。
在具體的財務清理中,該鎮(zhèn)黨委政府關注清理現金與信用社的存款、審查賬款是否相符;在清理各項收支往來時,審查債券與相關的債務是否清楚;在清理歷年遺留的財務問題時,審查相關人員有無違紀違規(guī)的行為等。
2.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農村三資的管理工作中,由于大部分農村干部或者管理人員存在年齡結構偏大、綜合素質不高以及缺乏專業(yè)的三資管理知識等問題,使得農村的三資管理工作一直難以順利進展,因此,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相應的管理知識培訓,加強當地市級政府對各級村鎮(zhèn)管理人員引導,提高村級三資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使其意識到做好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對于整個農村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從而促進其自覺地投入到農村三資工作的管理中。
此外,隨著信息數據時代的到來,在進行農村三資管理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還要在新的三資網絡管理體系中,建立一支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集中力量來培養(yǎng)農村經濟干部與會計代理人,增強農村三資工作管理人員的實際操作水平,從而進一步促進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3.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監(jiān)督力度。農村三資管理的工作若想得到順利開展,相關部門必須要全面提高本村三資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大群眾的監(jiān)督力度。通過制定相應的財務工作管理方案,來組建農村的金融監(jiān)管小組,并對其進行培訓,以此來提高其三資經營與管理能力,重點清理農村的集聚區(qū)。
通過提高農村領導干部的財務管理意識,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群眾監(jiān)督,以此來減少農村領導私自支出農村集體經濟的現象,實現農村集體經濟支出的透明化,加大農村三資支出的監(jiān)督力度,加快發(fā)展和深化改革、加強工作、加強協(xié)調配合,促進農村三資的增資減債與增收,實現集體經濟的節(jié)支、增效與堵漏,從而更好地提高農村三資工作的管理水平,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健全農村三資的管理機制,實現動態(tài)管理。健全農村三資的管理機制,實現動態(tài)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村三資工作的管理水平。通過建立健全這一機制,可以使農村的三資管理更加有制可依,從而提高三資管理工作人員的執(zhí)行力度。此外,通過建立農村三資管理的臺賬,對其進行實時的動態(tài)管理,并在具體的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中,相關部門還要健全相應的村規(guī)村紀,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例如,在拆遷農民土地時,要依法對農民進行相應的賠償,相關工作人員要努力確保賠款可以準時到達被拆遷的農民手中,以此來真正保護農民們的權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我國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對于提高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與資源等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開展農村“三資”的管理工作時,相關部門應該做好村級財務的集中清理,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強監(jiān)督力度,健全農村三資管理機制,實現動態(tài)管理。
參考文獻:
[1]金麗坤.“三資”管理工作實施措施及取得的成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8:143-144.
[2]趙紅燕.農村“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農業(yè)工程技術,2018,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