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銀慧
[摘 ? 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英語課程最鮮明的特點。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將目光聚焦在語言的工具性上,過分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強調詞匯及句型練習的落實,而忽略了語言的“人文性”,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培養(yǎng)以及個性化的成長。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體現(xiàn)英語的“人文性”的方法有:引發(fā)情感共鳴,打造有溫度的課堂;重視文化體驗,開展跨文化的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個性化的成長。
[關鍵詞]初中英語;人文性;語言素養(yǎng);文化品格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5-0033-02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英語課程最鮮明的特點。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將教學的目光聚焦在語言的工具性上,以中考為教學的唯一衡量標準,過分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強調詞匯及句型練習的落實,而忽略了語言的“人文性”,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培養(yǎng)以及個性化的成長。如此一來,課堂稍顯嚴肅、沉悶、機械,缺失了生活的氣息、文化的張力以及學生情感的真實體驗,有?!肮ぞ咝耘c人文性統(tǒng)一”的教學初衷。人文,其實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先進價值觀及其規(guī)范,其集中體現(xiàn)的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這與我們“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就人文性而言,初中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根本任務,即通過英語教學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生活閱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并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他們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筆者嘗試從引發(fā)情感共鳴、重視文化體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這三個角度著手,就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體現(xiàn)英語的“人文性”分享自己的幾點拙見。
一、引發(fā)情感共鳴,打造有溫度的課堂
語言是有溫度的,它既是信息交流的渠道,是日常交際的工具,也是我們表情達意的媒介。試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語言包含著多少喜怒哀樂的心情啊。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從“情”出發(fā),在“教內容”“教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關注學生的應激發(fā)應,以具有感染力的生活鏡頭,以具有話題性的生活事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一走進英語課堂,就能夠產(chǎn)生熟悉感、親切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致力于打造平等的、有溫度的語言課堂,把這些活力十足的初中生當作平等的“成人”去對待,用親切的口吻、平等的對話、交互式的教學方式,多維度地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在教學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 4 My day的Reading部分時,筆者在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就以一個生活視頻,將學生的思緒帶到自己的生活中。這個視頻反映了校園生活和課外生活, 以具有沖擊力的生活鏡頭,帶出我們本單元的閱讀主題。在這個視頻中,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同學的、教師的生活剪影,對他人的生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筆者則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帶著這種好奇進行分享:
1. What do you like to do during your free time?
2. Do you have enough time for your hobbies?
3.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life?(呈現(xiàn)我們學校課間活動、文化活動等視頻。)
4. How do you feel?
通過生活鏡頭,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啟發(fā)學生開展交流活動,重點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校園生活、課外生活的感受,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重視文化體驗,開展跨文化的教學
文化是厚重的,而跨文化交際又是我們英語教學不得不面對的難題,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化繁為簡,如何深入淺出,將厚重的跨文化教學內容,以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呢?實踐才是硬道理,與其給學生一大堆學習材料,或者是給學生講述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倒不如創(chuàng)設跨文化交際語境,創(chuàng)設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任務,以體驗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在這個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并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如在教學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3 Online tours這單元的Task板塊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小組活動,讓學生將中國介紹給Amy一家。在這個活動中,筆者以角色轉換的方式,引導學生向Amy介紹我們的國家,并引導他們結合Amy介紹The UK的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正向遷移。
Group Work: Introduce China to Amys family.
So far, do you know how to introduce a country to your friend? Now, Amy and her family want to visit China. Would you like to be their tour guide?
1. Enjoy a video about China.
2. Introduce Amy and her familys travelling interests.
3. Introduce each groups work.
4. Discuss in groups and give a talk.
5. Write a tour guide. Before writing, show an evaluation form.
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向外國朋友Amy介紹我們自己的國家。在介紹的過程中,學生流露出對祖國的質樸的感情,如在介紹我們的歷史建筑長城時流露出自豪的神色,在介紹我們的國寶熊貓時露出喜愛的笑容等。這樣,將愛國教育滲透到小組實踐活動中。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個性化的成長
《禮記·大學》中有一名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十分適用于我們的教育教學,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做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再創(chuàng)新”。初中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個性也很鮮明,他們有著自己的主見,對世界、對知識有了自己的看法,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助他們一臂之力,通過開放性的教學任務,通過開放性的、發(fā)展性的教學評價,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他們的個性化成長。
如在教學譯林版九年級上冊Unit 7 Films這單元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對話設計活動,以對話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電影的獨特見解。
T: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film industry, what kind of job do you want to do? Lets make ?a dialogue to share different ideas. Here is a sample conversation.
A: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the film industry?
B: Id like to be... because I... ?What about you?
A: Id rather be...
B: Why?
A: Because I...
T: In this way, we can see so many wonderful films.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making films?(隨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電影的制作展開深入的探討。)
T: We know each role is important in a film, no matter a lead role or a supporting role. Just like in our life, no matter what we are, we should manage to do our job well.(最后滲透社會責任意識,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總之,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抑或是“知識復制”“知識移植”的簡單過程,它應該是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huán)境等教學因素交互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在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并重的教學原則,在重視“工具性”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跨文化交際意識、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等人文性的培養(yǎng),讓我們的學生形成包容、開放的性格,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并在國際交流、生活實踐中以英語大力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彰顯新時代青少年的風采。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王朝. 淺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J]. 現(xiàn)代交際,2016(13):136.
[2] ?陳玲芬. 核心素養(yǎng)之“人文情懷”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培育研究[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2):46-50.
[3] ?馬耀國. 談立德樹人: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75.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