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妤
[摘 ? 要]在農(nóng)村普通高中教學《論語》時,教師通過重視畫面再現(xiàn)、講究實用目的、回歸生活本身、多作讀后感等方法,可使這部儒家經(jīng)典盡可能地回歸生活,發(fā)揮它的作用。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普通高中;生活實際;《論語》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5-0019-02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jīng)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xiàn)代學者于丹也曾鄭重說過:《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可以教會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梢?,一部《論語》從古代到現(xiàn)代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如此,它才能得到人們的推崇。
既然如此,作為教師,在教學《論語》時,如何使這部儒家經(jīng)典盡可能地回歸生活,發(fā)揮它的作用?也就是如何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學習《論語》呢?以下是筆者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嘗試,現(xiàn)與大家分享,以期共同探討農(nóng)村普通高中的文言文教學。
一、重視畫面再現(xiàn)
春秋后期,孔子設(shè)壇講學,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記錄下來,于戰(zhàn)國初年編纂成書,即《論語》。因此,《論語》中大多為某個特定教學場景的片段記錄。農(nóng)村普通高中學生文言基礎(chǔ)薄弱,思維活躍程度不夠,如果教師在教學時能有意識地還原生活場景,有助于打開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輕松地走進《論語》,理解《論語》所要傳達的真意。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講述《論語·陽貸》的“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時,是這樣描述的:有一天,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輪轉(zhuǎn),萬物滋生。蒼天還需要說話嗎?教師若能像于丹老師這樣把原文場景化地進行描述,就能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領(lǐng)悟文章所要傳達的真理了。再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則記錄,其真實記錄了當時孔子和弟子們具體論志的場景,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重視還原這一場景,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講究實用目的
許多人認為《論語》中的內(nèi)容晦澀難懂,甚至不少教師也覺得單調(diào)乏味。教師一旦把《論語》當作條文枯燥地說教,學生肯定就會興味索然,農(nóng)村學生更是會不知所言,如墮五里霧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從《論語》中挖掘出與學生息息相關(guān)的實用性內(nèi)容,讓他們馬上可以學以致用,這樣他們才會想學《論語》,進而學活《論語》。在《子貢問政》這個故事里,子貢問孔子,一個國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穩(wěn),需要哪些條件?孔子的回答很簡單: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貢不明白,再進一步尋問,孔子的解釋是: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大談問政治國,農(nóng)村學生可能會一臉不以為然,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又不會去做國家領(lǐng)導人,學治國之道并沒有什么用。但教師若能想到農(nóng)村學生離家在外,大多比較缺乏安全感,進而巧妙地聯(lián)系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感進行拓展,讓學生思考:如果一個國家缺乏誠信,不能帶給我們安全感,我們的內(nèi)心能安定嗎?能快樂得起來嗎?學生肯定會立馬心領(lǐng)神會。然后,再結(jié)合《狼來了》的寓言故事,說明誠信不僅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也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這樣,學生的理解一定會更深刻透徹。再如“使民以時”本來是說按時令來役使百姓,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跟學生探討它在企業(yè)管理方面的適用性:在企業(yè)管理中,管理者不能讓員工一直繃緊了神經(jīng)工作,應該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休息放松,張弛有度,進而讓工作更高效,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潤。這樣學生肯定聽得津津有味。
易中天說過:孔子的理論是最具有普適性的,是鏈接多彩世界的,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面對視野相對閉塞、思維不夠活躍的農(nóng)村高中學生,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多想方法,多花心思,就能使教學《論語》的課堂變得鮮活起來,讓農(nóng)村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圣人,接受圣人智慧的熏陶并得以成長。
三、回歸生活本身
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把《論語》分成“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七個部分,可見《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從這個角度而言,讓《論語》中的理論回歸生活,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參悟《論語》,應是教師的終極使命。如面對孔子說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教師聯(lián)系當今社會不義而富、愛財如命而取之無道等現(xiàn)象泛濫的現(xiàn)實進行說明:有人因制造、購銷假冒偽劣商品坑害消費者而發(fā)橫財;有人擅自抬高商品價格欺詐消費者而發(fā)財;有人假公濟私,利用職權(quán)為自己謀利益。更嚴重的是,其中不少人還不以之為恥,反以之為榮,以為自己是靠聰明和本事而致富的。然后讓學生仔細想想,這些人的結(jié)局會是怎樣的?經(jīng)過談論后達成一致認識,這些人的最終結(jié)局往往是:有的是見到“棺材”才悔不當初;有的一人作奸,連累全家;有的家破人亡,遺臭萬年。這正印證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古訓。
又如學生很難理解“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幾句話,不明白為什么名分不正話就說不順了,事情也就辦不成了。在教學時,筆者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班級有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如果是本班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師說:“這地板那么臟,同學們趕快打掃吧?!敝等丈隙ê芸炀腿ゴ驋吡?。但是如果是別班的老師走過來見到了讓你們打掃,你們肯定不太愿意去做,說不定心理還會嘀咕:“你又不是我們的老師,這關(guān)你什么事??!”這就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說到這里學生會心地笑了,也理解了這幾句話的意思。
四、多作讀后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正是孔子主張的“學思結(jié)合”的學習理論。學習《論語》 更是如此,對于一些實用性特別強的理論,不妨讓學生在學習之后深入思考,然后結(jié)合實際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使他們在課堂學習的基礎(chǔ)上得到更多思想上的感悟和啟迪。比如教學了《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之后,筆者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寫作讀后感。不少學生既分析了當今社會上扭曲的金錢至上的不良現(xiàn)象,又深刻剖析了自己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說出了自己被社會不良風氣所侵蝕,認為有錢就有一切,用金錢去衡量他人,衡量社會,盲目崇拜有錢人。有學生寫道:“今天學了《論語》才深刻覺察到自己價值觀的偏離,之后我要扭轉(zhuǎn)自己的思想?!庇秩缃虒W了“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后,筆者讓學生深入思考:為什么孔子認為人僅靠一個“恕”字就可以立身處世?大家平時有沒有因為缺乏寬容的心態(tài),對某些人和事耿耿于懷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情,阻礙了自己前行的腳步?然后讓學生據(jù)此寫一篇讀后感。有學生寫道:“我曾經(jīng)為朋友背叛、與親人吵架或想要的東西得不到等問題所困擾,患得患失,有時是放不下自己,有時是放不下他人,導致長時間陷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今天學了這則《論語》,才深深懂得:人生其實很簡單,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在做好自己的同時也要想到他人,能時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強迫別人去做,永懷一顆寬容之心,就足夠了。”從這一例子中不難看出,讓農(nóng)村普通高中的學生在學習《論語》后做進一步的思考,能促使他們的思想快速成長。
總之,正如于丹所說的:道不遠人。面對農(nóng)村普通高中學生,要想讓他們更接近《論語》,就要從他們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式。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讓他們體會《論語》來自生活并回歸生活的巨大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他們才能更愉悅地親近《論語》,進而學好《論語》。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于丹.于丹《論語》心得[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 ?劉國正.實和活: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