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廓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語氣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并在實際生活中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這樣可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故而教師應在高度重視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并深度掌握文章內容,以此達到最佳朗讀效果。在朗讀期間,學生需要充分調動眼耳口以及大腦等器官,并運用朗讀技巧深度解讀閱讀課文中存在的思想感情及內涵,進而促使學生在日常運用語言表述內心想法時能夠積累更多詞匯,讓交流更加流暢。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一般都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并且具有多種課文體裁。所以,教師在朗讀教學中需要針對不同的課文體裁設計相應的朗讀方式。比如在朗讀寓言故事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有趣且生動的方式體會寓言故事中存在的哲理。而在記敘文的朗讀期間,學生需要富含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從中感受作者的內心情緒變化。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也可在課堂上積極鼓勵學生敢于在師生面前大聲朗讀,進而提高學生的勇氣及語言表達能力。當學生朗讀過后,教師需為學生的朗讀成果給予一定的評價,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自身出現(xiàn)的朗讀錯誤,以此促進學生在不斷的朗讀學習中獲得較大進步。
小學生最早接觸語文知識正是從朗讀開始,他們可從教師的朗讀示范中獲取信息,進而對課文內容產生一定的認知。所以,教師需要明確朗讀目標,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積累語文知識。首先,教師需注重素質教育的推廣,為學生設置與其相匹配的朗讀任務,并在學生朗讀時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進而貼合新課標的要求;其次,教師需先行為學生用普通話完整的朗讀一遍課文,由于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他們往往在聽過老師朗讀后會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并朝著正確的朗讀方向而努力。但需格外注意的是:教師需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并對學生不認真的行為加以指正,以此規(guī)范他們的朗讀習慣;最后,教師需為學生設置朗讀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性的參與朗讀任務。如在《秋天》中,教師可問學生“秋天來了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在朗讀學習中的注意力。
要想保證朗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體現(xiàn)出真正的實用價值,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高度重視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科學分配朗讀時間。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需根據(jù)小學年級的差異設置專門的朗讀計劃,讓朗讀教學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比如在低年級學生朗讀教學中,由于他們在語文學習中重點需要積累詞匯,并正確書寫漢字。所以,在朗讀教學中可適當增加學生的朗讀時間,讓其運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并理解文章內容。至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一般已具備基本的表述與閱讀能力,可在此基礎上減少課堂朗讀時間,指導學生在課前或是課后花費時間朗讀閱讀材料,并端正學生的朗讀態(tài)度。比如在《懷念母親》中,作者表達的除了對親生母親的思念之情外,還體現(xiàn)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所以,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母親題材的文章,并在適合的時間里進行閱讀,讓學生從中體會文章深意。
小學生雖然天性活潑,但也不免存在部分內向且不善表達的學生。因此,教師需積極開展朗讀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消除緊張感,提高自身朗讀水平。比如在朗讀《少年閏土》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特點為其選擇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這樣可讓內向的學生從簡單的朗讀中找回信心,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閱讀任務,以此提高自身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同時,教師也可定期舉辦朗讀競賽,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當前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通過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質量,讓學生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寫作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明顯的提升,進而實現(xiàn)小學生全面均衡的發(fā)展。